許久不見的男裝麗人。
倒是那位少年毫不遮掩,略顯好奇地盯著姜秀潤看。
過了好一會,沐風先生拄著路邊揀來的木棍從山上帶著眾位弟子下來了。
看來這一行人收穫頗豐,竇思武竟然還獵了兩隻兔子,說是晚上要讓同窗們吃到香噴噴的兔肉。
沐風先生見秦詔來了,自是抱拳寒暄。
秦詔連忙領著那位少年引著他向沐風先生施禮,同時言明這位少年乃是自己妻子的遠方親戚,聰慧好學,仰慕沐風先生的大名甚久,是以想要投拜到沐風先生的門下。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秦太守若是拉著一車金銀珠寶舉薦自己的小舅子,沐風先生大約是覺得仗著財大氣粗來推薦紈絝,不會給好臉兒。
可是現在秦太守一直禮節周到,而且送來的束脩乃是一車甘蔗,實在是自己的心頭好,用心誠懇讓人不能不感受到,若是問都不問就回絕,便顯得無禮了。
於是當下便考驗了那位叫徐應的少年幾個問題。
這一問之下,倒是遇到寶貝了。這位少年看起來也是個用功之人,而且涉獵廣泛,無論天文地理都有所學,並非死讀書之輩,正合了沐風先生的胃口。
做先生的,看見聰穎而有心的弟子,哪有回絕不收的道理?當下便允諾收徐應入書院讀書。
秦詔見沐風先生開口應下,自是感激萬分,又表示不如就此讓徐應侍奉在先生的身旁,也正好去墨池書會見一見世面。
此處離魏國其實很近了,多帶個少年也不成問題,是以沐風先生爽快的同意了。
於是姜秀潤她們驟然多了個同窗,便就此告別秦太守就此上路了。
這個叫徐應的少年,風度氣韻不俗,像是來自大家。不過想想徐家乃大世家,能培養出這樣氣韻的子弟倒是不足為奇。
他雖然看起來出身不俗,可週身的衣服不過乾淨的長袍寬袖衣衫,並未張揚奢靡之氣,而且很有眼色,相較於幾位出身貴族的同窗,更懂得尊師奉道,對先生的衣食起居很是周到。對幾位學兄更是語帶敬重,態度懇切。
若不是因為他與秦詔和他的妻子徐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就連姜秀潤都可能忍不住喜歡上這麼謙和伶俐的師弟。
不過她心裡卻有淡淡的疑惑——既然秦詔能為了這個遠方妻弟如此費心討好沐風先生,那麼應該是很親近的關係才對。
可是……為何前世裡,她從來沒有見過這位叫徐應的小公子呢?
接下來幾日無話,沐風先生帶領的車隊終於順利地到達了魏國的岐城。
岐城乃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據說當年是許多先賢們修身之處,當地書院林立,書香之氣濃郁。
姜秀潤髮現此地的書局裡竟然有許多別處買不到的卷宗,不由得驚喜萬分,帶著淺兒和侍衛上街,一頓大肆購買。
書卷本就價格金貴,加之有些又是孤本,更是價值千金。
這便惹來其他同窗的羨慕,紛紛跟姜秀潤約定借閱的時間。
徐應也想跟姜秀潤借,可是有些不好意思開口,只是趁著在客棧裡安歇的時候,不停地繞著姜秀潤轉。
姜秀潤雖然不欲與他親近,可以保持著距離,可是看少年抓心撓肝的樣子有些可憐,便開口道以後其他同窗看完,可以借他看些時日。
徐應一聽,驚喜萬分,衝著姜秀潤羞澀的一笑,連忙鞠禮謝過學兄。
姜秀潤每次見這少年笑時,總是覺他有些眼熟,可又說不出在哪兒見過,那種莫名的感覺,當真是不好形容。
此時,岐城裡的各國學子越來越多,大小茶室,都被訪友問道者佔據。
能有眾多同好齊聚一城,當真是難得的機遇,每個能親臨此地的學子都感受到了別樣的氣氛薰陶,便是山外有山,樓外有樓,竟然有這般多的高人。
對於接下來的墨池書會,眾人也是滿含期待。
但凡盛會,都是要講究個流程的。
墨林書會是武在前,文在後。舞刀弄槍的將氣氛炒熱後,再有高士暢談文章詞義。
姜秀潤自問自己與竇思武,此番就是替夫子省了束脩,免了僱傭武夫的麻煩。既然並非上陣殺敵,姜秀潤覺得自己射箭技藝便可矇混過關,也就不再心情緊張,等自己和竇思武熱過場子後便是其他同窗上陣,為洛安書院揚名立萬。
而因為這書會的名頭近幾年越發的響亮,據聽聞魏國的國儲也要前來觀摩,更是要在諸位賢才中精心備選,為魏國選擇立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