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2部分

用心之輩更是打著分封王不可參與朝政的大旗,屢屢上書請天子除掉劉謙的官職軍權,可惜最後都被天子以第一代北海王有過牧養地方的先例而拒絕。

這些大臣不知道,他們如此別有用心之舉,卻惹怒了屢次不想見血的劉謙。劉謙只是隨便的派兩個官員在朝堂上攻擊一下反對派,沒有了劉謙的保護,這些反對派這次丟掉了腦袋。

劉謙的決定不錯,在天子血腥的打壓之下,令很多心中反對劉謙的官員,真正認清了劉謙在天子心中的地位,為劉謙此後施政減少了很多的阻力。

因為劉謙施行新政的阻力很小,五年來推行的新政基本上還算順利,有力保證了轄區內的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農業方面,劉謙在堅定推行一條鞭法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土地普查,凡是超過政府規定土地數量的豪強地主,均採用政府購買的方式強行收回,然後分發給許多沒有土地會土地極少的農民。

劉謙並沒有衝昏頭為了討喜百姓而將土地全部分發下去,分發給百姓的土地,面積並不大,一般只是保證農民可以生存下去,保持在溫飽水平線以上,如果百姓還想要多得土地,那就必須努力參軍建立軍功了。

分發給農民基本土地之後剩餘的大片土地,是劉謙特意為鼓勵軍功而留下來的。劉謙很清楚,如果沒有激勵手段,讓百姓沒有了期盼,很多軍人就會離開軍隊回家過小日子,軍隊建設就會陷入病源不足的境地。

留下一大批土地,不但可以不擾民的對立下戰功的戰士進行賞賜,而且還能讓百姓看到當兵的巨大實惠,這樣就能保證百姓的參軍熱情,保證兵源充足的基礎上挑選精兵。

由於光熹元年前後,劉謙地盤中的世家豪強基本上都受到了劉謙的打擊,失去了聯合起來抵抗政府的能力,而唯一沒有受過劉謙搶掠過的益州豪強,本身的勢力不大,為此劉謙推行新政時轄地內的反抗也不算很激烈。

凡是反抗新政者,劉謙毫不客氣的抬起屠刀,根據情況進行了血淋淋的屠殺流放,而支援新政的聰明人,劉謙則會給予他們適當的優惠政策。在大棒和胡蘿蔔政策下,很多認清現實的地主豪強,都選擇了乖乖和劉謙合作。

五年之中,前兩年劉謙參考賈詡的提議,對轄區內的百姓實行了部分的免稅,然後鼓勵當地官員百姓修建水庫水道,這樣就大大改善了中西部的耕作環境,第三年開始,轄區內的糧食產量比光熹元年足足翻了三倍,就是比起歷史記載的豐收年景的糧食產量也增產了一點五倍。

如此一來,縱然光熹五年和全國各地都遭受了罕見的旱情,劉謙轄區糧食產量也沒有收到多大的影響,百姓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沒有讓轄區百姓鬧出像其他地方那樣的逃荒事件。

百姓溫飽沒有出現大問題,也和劉謙留下來大批軍功田有很大的關係。

劉謙手中這些軍功田,劉謙肯定不會讓它閒下來,而是組織當地駐兵進行屯田,這些田地的糧食就足以保證軍隊的需要。由於軍隊不用消耗百姓交納的糧食,在旱情逐步擴大的情況下,劉謙就拿出官府倉庫中囤積的糧食,來救援一些沒有水田種不出糧食的百姓,這才保證沒有讓百姓出現逃荒潮。

土地政策完成之後,劉謙在第二年試行了科舉取士,見效果良好,第三年就開始在全部轄區推行。儘管科舉取士取得的效果非常好,為此讓劉謙在庶族寒門士子中博得了極好的名聲,可是劉謙也沒有廢除大漢的推舉制度。

其一,劉謙並不認為推舉制度是一種糟粕,這種制度畢竟為大漢四百年來選拔了很多良才,說來也有這種制度存在的價值。在科舉制度之外,起到補漏拾遺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將一些精通數理格物的人才選拔出來。

其二,不廢除這種制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畢竟漢代和後世的情況不同。再說科舉制度雖然在隋朝就已經確立,可是隋朝的科舉制度和唐朝的科舉制度都不是很完備,一直等到幾百年後的宋朝科舉才最終定型。

如果劉謙記得不錯,隋朝之後的唐代也是一個科舉和舉薦同存的朝代,和劉謙現行的制度基本相同,所以劉謙一時間也不急於大踏步前進而導致犯錯誤。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這也和科舉制度剛剛興起,庶族中讀書人過少有關。畢竟在庶族子弟想要做官只有走士族途徑時,因為士族給庶族留下的路徑太少,庶族看不到多少希望,所以庶族子弟讀書的熱情並不高,人才儲備極少。

庶族子弟人才過少,劉謙想要依靠天下人來共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給士族留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