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只好繼續呆在沙盤和戰略指揮螢幕前,看著衛星地圖和沙盤,一遍遍的分析著手中的情報和資料,他倒想看看蘇軍到底在搞什麼鬼!
蘇軍倒沒有搞什麼鬼,整整一天都打得中規中矩,沒有扔中子彈沒有扔毒氣彈,更沒有發射戰術核導彈,在古北口,在土木堡,在秦皇島外圍,與華軍殺得難分難解。倒是蘇軍高層想搞鬼,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了。
蘇軍的“石中劍”系統已經完成最後除錯,可以發射了。
眾專家們歡呼雀躍,博羅西洛夫卻高興不起來,只有十二次攻擊機會這樣的窘迫感令他很憤怒。他站在衛星地圖前一遍遍的蒐羅著華國的戰略目標,試圖列出一張最最佳化的打擊目標清單。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無比的海上平臺。這兩個怪物簡直就是兩座漂浮在大海上的島嶼,強大的火力和超強的防禦能力讓東瀛欲哭無淚,就差沒有跪下來求蘇聯幫忙摧毀這兩個海上平臺了。嗯,這兩個海上平臺雖然巨大無比,而且防禦能力強悍,但是它們是絕對擋不住來自外太空的打擊的,這麼大的塊頭反而成了它的弱點,“石中劍”想摧毀它們,易如反掌。可問題是這是海戰武器,又遠在東京灣,對蘇聯沒有絲毫威脅,浪費兩次寶貴的打擊機會去摧毀兩個對自己毫無威脅的海上平臺,怎麼看都覺得划不來!
這個否決掉。
接著是北京。打擊北京的好處不言而喻,沒有什麼比北京變成廢墟更能打擊華軍計程車氣了。但是打擊北京的壞處跟好處一樣明顯,華軍極有可能會變得瘋狂,跟他們不死不休,甚至連核彈都有可能砸出來!在動北京之前得三思而後行。
再接下來是先鋒軌道炮。現在瞄準蘇聯的軌道炮還剩下七門,目標實在太明顯了,“石中劍”系統完全可以輕鬆將它們摧毀。但是華軍很快又會製造出更多的軌道炮,完全就治標不治本,為此浪費七次打擊機會······很難說得清是否划得來,但是有一樣是可以確實的:摧毀了這些軌道炮,“石中劍”系統就很難再有餘力去攻擊別的戰略目標了!
太行山山脈·····華國相當一部份核武器都貯存在這裡,還有湖南湘西山區,華國的洲際導彈發射基地,這可能是最具價值的目標了。打掉這兩處,等於摧毀了華國陸基洲際導彈超過一半的發射井!可問題是,誰也不知道那些公路機動式洲際導彈藏在哪裡,更不知道鐵路機動式中遠端彈道導彈發射列車藏在哪裡,這顯然不是幾次攻擊就能解決的!
看著螢幕上眾多戰略目標,博羅西洛夫只覺得頭疼萬分。目標那麼多,打擊機會卻只有十二次,怎麼最佳化都分不過來,打不打?打不打?好幾個小時過去了,博羅西洛夫仍然沒能下定決心動用這件絕密武器對華國發動戰略打擊。華國不是歐洲那些屁大一點的小國,這個國家實在太大了,戰爭潛力也太強大了,區區十二次攻擊,很難將其重創。最要命的是,一旦和平號再次開火,雙方達成的互不攻擊航天器的協議也就算是被打破了,華軍必定會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和低軌道衛星發動瘋狂的報復,雖然蘇聯的粒子束髮射器同樣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將華國所有衛星一掃而空,但是在兩門戰略鐳射炮的掃射之下,他們同樣會一顆衛星都不剩,這樣拼法誰也吃不消。如果沒有後顧之憂,他不會懼怕跟華國來一場太空消耗戰的,但是後面還有北約這個摧命鬼······雖然雙頭鷹衝他伸出了一隻熱乎乎的大手,但是他對北約的擔心始終沒有消失,時刻提防著他們從背後捅自己一刀······
打,還是不打?
他頭痛的確揉著額頭,對翹首以待的將軍們說:“暫時先不要動用這件絕密武器······總參再研究一下,爭取拿出一份最好的打擊計劃來,不要浪費任何一次打擊力量。”
將軍們的面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蘇軍什麼時候需要如此謹小慎微,連發動一次打擊都得再三研究了?!
但是不容他們不謹慎,因為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大國,唯一一個敢於同時與北約和蘇聯抗衡的大國。
博羅西洛夫走出總參謀部,喝了一杯冰水,又召見了米高揚設計局的負責人,開門見山的問:“米格…105改裝得怎麼樣了?”
負責人說:“已經秘密改裝好了兩架,每架載彈量僅一噸······”
博羅西洛夫眉頭都擰了起來:“只有一噸?”
負責人說:“是的,為了對付華軍的鐳射武器,我們不得不在機身上加裝了特殊的角反射器,加塗了一層可防禦鐳射攻擊的塗料,這使得機身重量增加了三噸,相對應的,載彈量也被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