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負責文學、祭祀等需要寫漂亮文章的官位的,可以考詩賦:如若要錄治國之才的,就可以策論、明經等多種一齊考。這樣或許在科舉上花費錢銀很多,但教育乃是一國之本,花費再多也是值得的。
當然,從一開始就分科取士,花費的確巨大,不過可在此之前以一些選擇、填空等題作為門檻,以考基礎知識。
總而言之,如何利用考試取人才,難不倒曹植。不過張儉所提,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科舉取士,重才不重德!
德行重要嗎?如若沒有經歷過道德淪喪,禮樂崩壞的時代,曹植只會覺得德行是重要,但無需提到第一級的高度,相反才能更為重要。然而真正經歷過道德淪喪、禮樂崩壞的時代,才能明白到,一個完全沒有了德行的社會的可怕。因此當張儉提出這問題時,曹植當即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後,才抬起頭道:“元節公所言甚是,植這裡有兩條補救之法,元節公看是否可行。其一以孝治天下,若被鄉人舉不孝者,削功名,不能為官!”
聞得此言,張儉輕輕點頭道:“以孝治天下,即為榜樣。再輔以法家之重罰,這雖然只能稱之為手段,然亦可行。”
曹植輕輕點頭,繼續說道:“至於廉…………植以為另設一部,專門治廉。若查出貪墨者,可向官府申請捉拿令,若是知府貪墨,則可向太守申請,層層遞進。對廉,必須下重手,犯案者削功名,不能為官,另外還要治罪!”
這次,鄭玄也忍不住皺起眉頭道:“子建,這處罰會否太重了些………”
曹植聽完,暗暗感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對廉放得太寬。或許有一朝天子不喜貪墨,會用重刑,然而最後還會被這幫士人罵個狗血淋頭。皆因對於廉,中國人一向只會用道德來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