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準備揚州軍還得做,不能有半點懈怠大意,不定什麼時候雙方就會大戰一場呢。”
褚衰目光一凝,注視著謝安問道:“安石之意是說石青終究不肯受脅迫或者是中原守軍會歸於麻秋麾下罔顧石青將令?”
“不。謝安不是這個意思。謝安的顧慮是……”謝安眉頭緊蹙,斟酌著說道:“……石青並非莽撞之人,做事不會不留後手,謝安擔心,他或許會逃出建康。”
“逃出建康?在一千臺軍看守之下?”沉默許久的殷浩像聽到笑話般,忍不住開口譏道:“他是嫌自己命長嗎?”
“這種可能倒是有的,石青不是怕死之人。”郗愔贊同謝安之見,從中插了一句,他在北方呆過很長一段時間,對石青瞭解較深,說話無疑很有分量。
褚衰看了眼郗愔,霍然響起當初第一次見到石青時的情景,那時的新義軍衣甲不全,隊形不整,可石青就敢憑藉一點疑兵,帶著這麼千餘人馬攔截自己的四五萬大軍,膽量不可謂不宏。以此相比,一千臺軍算什麼,弄不好他真敢行險一博,想法從建康潛逃。若是得逞,雙方必將撕破臉,到時別說中原歸治,就算維持眼下的局面都不再可能。
“此事一時難有定論,待吾細思之,來日再從長計議吧。”
褚衰應付一句,揭過這個話題。當晚的會議也由此進入尾聲,最後沒得出任何定論便即散了。
殷浩、郗愔離開之後,褚衰將謝安招來,說道:“安石適才所言非常要緊,對石青這人萬萬不可輕忽。正月時分,殷刺史提議朝廷在石青抵達建康時即刻予以羈押,當時朝廷沒有同意,如今看來殷刺史之言不是沒有道理的。”
謝安一笑道:“此一時彼一時,當時中原歸附,傳國玉璽迴歸,江東士林一片翕然讚頌之聲。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貿然誅拿石青,只怕難掩天下人悠悠之口。朝廷當時沒有采納殷刺史的建議,可謂順時應勢,英明之極。然則眼下形勢又是不同,江東士林苦盼中原真正歸治,而不是名義上的歸附;兼且石青這段時間聲名甚惡,建康士人大多有處之而後快之心。朝廷羈押石青,已是順天應民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呵呵……安石見識不凡,入木三分呢。”
褚衰手鋝鬍鬚,對謝安如此識趣非常的滿意。笑了一陣,他面色一整,肅然道:“捕拿石青事關重大,萬萬不可有失。此子兇悍勇猛,而且可能有所準備,捕拿之時只怕甚是艱難,不知安石可有良計否?”
謝安輕笑道:“國丈放心,不久就有一個捕拿石青之良機。國丈該當知道,四月初八,石青和陸氏聯姻。任他再是戒備,這一天也會鬆懈許多,正是趁虛而入之時。唯一可慮者,就是東平國公府護衛高崧乃會稽王下轄,到時萬一阻撓可就……”
褚衰搖頭說道:“無妨。吾會敦請太后頒一份命令高崧奉令行事的詔旨,高崧雖是會稽王下轄,也不敢違背太后詔旨。”頓了一頓,他又問道:“安石大才之人,若由汝坐鎮建康居中排程此事,吾無憂矣。不知安石可敢應否?”
謝安一掀眉,慨然說道:“但若國丈賜予便宜行事之權,謝安有何不敢!”
“呵呵——好!吾這就賜汝大將軍令符,汝明日便回建康便宜行事去吧。”褚衰歡暢大笑,稍傾又問道:“臨行之前。安石可有何教我?”
謝安沉思道:“兵書有云:未算勝,先算敗。以己度之,捕拿石青自是手到擒拿萬無一失,但是在不知對方有何手段,分曉未見之前,我等卻不可大意,一切以萬全計。是以,謝安建議國丈應沿長江北岸布一支人馬,日夜警戒巡邏,務必不得讓一人渡江潛逃北上。另外,為防止淮北民軍突襲南下接應石青,揚州軍水軍主力應巡弋淮河一線,特別在羊市、泗口兩地,更應嚴加戒備,察查每艘南下船隻,務必不可讓民軍鑽了空子。最後……”
謝安臉色這時變得無比慎重,一字一頓道:“如果以上措施都未能阻止石青逃亡北上,中原形勢堪憂。這時候揚州軍必須先下手為強,聯手荊州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中原。趁石青不在,奪下青兗徐豫司等黃河以南數州之地。”
說到最後,謝安勉強一笑,道:“當然,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謝安之所以有如此建議,只是為了以防萬一。”
雖然謝安一再說是為了以防萬一,褚衰卻不敢大意。上次北伐失敗讓他感覺丟盡了女兒的臉,這一次無論如何他不能再丟女兒的臉了。
謝安迴轉建康籌措捕拿石青事宜之後,三月十八,褚衰召集揚州軍大小將帥在廣陵會議,並重新佈置了各地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