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結交,是因我不是踏著中華族人的累累白骨而成名。熊展與我無話不談,論及武技勇略,我們都認為我只是在體力綿長與臨機應變方面稍勝一籌。熊展與凌開陽原本同為北漢故將,北漢被大夏滅國之後,熊展淪落海上為匪,凌開陽則降夏為將,自此天各一方,彼此少有訊息。據熊展說,二人之悍勇,當年就已齊名,凌開陽的實力甚至還在熊展之上。”
薛青雲默思片刻,肅然道:“都說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朝,大隱隱於市。屬下聽侯爺這麼一說,凌開陽倒是位奇人!”
楊致搖手笑道:“沒你說的那麼邪乎。奇人不奇人的,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像凌開陽這樣的人,雖然有幾分真本事,而且心志堅毅,但遠不如熊展那麼純粹。不願依靠中華王朝的統一戰爭屠戮同族而建功立業,讓他卸甲歸田回家種地抱孩子又不甘心。於是自請戍邊待機,既滿足了他最大的心理安慰,也是他的最佳選擇。”
繼而臉色陡然一臉悲涼的道:“我太低估皇帝了!真是好大氣魄!耿超……可憐的耿超,你還能活著回來麼?”
薛青雲愕然道:“侯爺何出此言?侯爺不是說過,耿超麾下的四萬精騎,即便是與突厥騎兵軍團面對面的硬拼亦是絲毫不懼!”
楊致苦笑道:“突厥騎兵軍團的實力獨步天下,我曾親眼目睹,親身領略。面對面的硬拼,不僅是講究勇氣與戰法,更重要的是要在實力基本對等的條件下。青雲兄,難道你到此時還沒看出來嗎?耿超此去,根本就是有意去做誘餌的!”
薛青雲聞言大驚:“什麼?!以兩萬精騎做誘餌?皇上莫非是瘋了?!”
——————————分割線————————
ps:恭祝各位看官新年大發!。。。其他不解釋,會努力寫完。(未完待續。)
'邪雲曲 第354章 新皇的算計
薛青雲的詫異,一點都不奇怪。楊致也是剛剛才意識到趙啟真正戰略意圖,並且同樣認為,年輕的大夏皇帝真的是瘋了。
楊致雖因血戰大漠而名振天下,但不乏先帝有意將其捧上神壇的成分。在崇尚武力、講求實際的突厥人心目中,衛肅是當之無愧的頭號對手,接任的曾英明排名緊隨其後。但二人擔當的是統帥之責,少有親身領軍廝殺的機會,耿超因其悍勇而排名隱然還在楊致之上。
薛青雲深知楊致素來思維縝密、極重實幹,事關實務從不虛言恫嚇、危言聳聽。只聽楊致面無表情的道:“但凡梟雄之主,莫不忍時能忍,狠時夠狠。狠起來的時候,比紅了眼的賭徒更為瘋狂。”
“雙方不宣而戰已有月餘,耿超殺敵數萬戰果頗豐,皇帝儼然重振先帝時期的聲威,已足以對朝堂上下有了一個像樣的交代。可至今非但沒有見好就好的退兵跡象,反而深入突厥腹地一千多里。率軍接應的肖剛、郭銳早年是經我揀選迎駕的兩名不得志的校尉,二人在軍中資歷尚淺,亦無什麼深厚的背景靠山可言,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擢升為將。皇帝用起來順手,也放心。”
“大夏重金打造的四萬精騎,戰力猶在突厥騎兵軍團之上,已經梯次動用三萬五千人。我敢說,或由曾英明親自統率的剩餘五千精騎以及至少三萬以上步軍,應該也已動身出了朔方。”
“先帝素來知人善任,凌開陽乃是不遜耿超的當世悍將。先帝焉有不知之理?凌開陽默默無聞的駐守淨州十餘年不曾動窩,或是出於自願。或是受先帝所託,總之確屬兩廂情願無疑。皇帝被立為太子之時。先帝放手任其署理國政將近一年,像凌開陽這樣重要的棋子,怎會對他沒有交代?一旦啟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猛人,於突厥而言,至少可收出其不意的奇兵之效。”
薛青雲倒吸了一口涼氣道:“動用十餘萬朔方邊軍精銳,佈置雙重接應,不惜以聲名赫赫的悍將親率的兩萬精騎作餌,暗成東西夾擊之勢,……皇上處心積慮的設下偌大賭局。是想將突厥一舉滅國麼?倘若真是如此,皇上先前的隱忍退讓,實乃惑敵驕敵之策,也就不難理解了。”
楊致搖頭道:“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皇帝固然心高氣傲,但絕沒有瘋狂到試圖一舉攻滅突厥的地步。能為亂世強國之君者,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看來皇帝深得先帝此道真傳。皇帝此番的意圖,十有**從一開始就直奔索力而設。如能成功誘殺或生擒索力。不僅可以一舉樹立新皇的絕對威權,帝位堅如磐石,而且可以一舉奠定既無外患、亦無內憂的大好局面。即便不成,也不至於吃什麼太大的虧。大不了雙方打個平手收場。但皇帝起碼藉此展現了謀略、決心與勇氣,向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