錈紀縷��小�
楊致看到長安急發的邸報,不禁啼笑皆非。去年趙啟以監國太子的身份夜訪楊府,徐文瀚與楊致都力主對突厥強硬。趙啟顯然對此耿耿於懷,密旨命耿超前來問策,不乏慪氣的成分。
薛青雲見楊致看了邸報沉吟不語,搭訕道:“侯爺,耿超重又調回朔方,看來大夏仍視突厥為心腹大患,皇上開始著手整軍備戰了。難怪耿超上月特地前來拜會侯爺!”
楊致搖頭道:“不僅僅是整軍備戰。就在我們說話間,說不定已經開打了。從朔方密報的任何訊息,無論晝夜,必須即刻報我。”
世人皆知楊致因血戰大漠而名振天下,薛青雲等人已追隨楊致多年,卻極少聽他主動提及那段往事。在薛青雲看來,那段熱血狂歌的歲月,必然給楊致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以至於現在對朔方局勢的關心,顯得有點過於敏感了:“開打?侯爺,不會吧?突厥幾度遣使來朝,大夏亦是以禮相待,雙方不像是立馬撕破臉皮的樣子。時值深秋,嚴冬轉眼即至。突厥人秋高馬肥之際並未大舉進犯,怎會選在天寒地凍最為難熬的時節,冒然與大夏開戰?”
楊致面帶憂色的道:“突厥不會,大夏會。耿超是大夏對突厥作戰經驗最為豐富的將領,對突厥人習俗的瞭解也最為透徹。”
“與國征戰,利益至上,不一定非要撕破臉皮。索力想打,皇上也想打。兩家各取所需,但都沒有充分的底氣,所以都沒有下定決心打算死磕到底。使節往來意味著雙方保持正式的官方溝通渠道,以便於控制戰爭規模,相互留餘迴旋餘地。”
“我最為擔心的是,無論是索力可汗,還是皇上,二人的處境與目的頗有異曲同工之處。正因於此,他們誰都輸不起!但凡爭戰,必有勝負,能得幾次平手之局?若無一方主動妥協,必成死戰!我總感覺有人在給索力撐腰,他才敢試著那麼幹。給他撐腰的人,除了南楚,就只能是南楚!南北兩線作戰,皇上能應付得來麼?”(未完待續。)
'邪雲曲 第353章 誘餌
楊致亡命大漠時,幾乎從西向東穿越突厥全境。實地勘察加上前世的記憶,令他對突厥有了全面而直觀的瞭解。若非親身經歷,對遊牧民族的堅韌與彪悍,很難有切實體會。
薛青雲說得不錯,時值深秋,嚴冬將至,大夏邊民們秋糧已然收割入倉,北方邊境一片蕭瑟,罕有人跡。朔方城廓高大堅固,在以朔方為中心的沿線邊城與哨樓,仍然布有不下二十萬重兵。就防守而言,朔方軍民的日子比突厥人要好過多了。
中華王朝所稱的突厥,其實是生活在草原大漠的諸多大大小小的遊牧部落組成的鬆散聯盟。歷代可汗對外發動戰爭,既是因物資匱乏而維持生存的現實需求,又是增強內部統治、凝聚向心力的重要手段。
我家日子過不下去了,就來搶你家的。正是因為這個沒有道理的道理,導致中華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衝突頻繁,自古以來就沒怎麼消停過。像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這樣的超級牛人,畢竟只有那麼寥寥幾個。
大夏扶植索力登上汗位,原本就沒安什麼好心。索力絕對不會因此而對大夏感恩戴德,反而會視為莫大的恥辱。忍氣吞聲的做了幾年乖孩子,只是迫於無奈。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索力不是不想打,而是他認為還沒到放手大打的時候。
至於趙啟,楊致從不懷疑他的智商。……這也是一個骨子裡不願、不肯、不會吃半點虧的人。
大漠嚴冬苦寒,突厥人逐水草而居,絕對多數部落都會扶老攜幼的趕著牲畜南下越冬。大夏精騎軍團雖然規模有限,但基於“以戰養戰”的理念,逐步擺脫了以往需要大批糧草輜重作為後勤保障的拖累,歷經幾年的訓練打磨。裝備更為精良,配屬更為合理,戰法更為成熟。在同樣的嚴酷天氣條件下,機動性與戰鬥力都比突厥騎兵更勝一籌。
兩國交戰,等到雙方都做好準備, 兵對兵、將對將的擺開陣勢再開打。那是戲文裡才會出現的奇葩情節。
決意狩獵大漠,首先必須知道哪裡的獵物最多、最肥美,……以及哪裡的獵物最兇猛。耿超甫一到任,就相繼遣出了十餘批斥候。
塞外冬至,遑論征戰,對人口牲畜的生存都是一場極為嚴峻的考驗。十一月初,耿超充分領會楊致點撥的“一把炒麵一把雪”的戰鬥精神,每人每騎隨行攜帶三十斤炒麵作為基本戰鬥口糧。留餘兩萬精騎在朔方作為守備及預備隊,命董堅與李為各率五千精騎在前。自領一萬精騎殿後,三支人馬相距百里之內,以便相互策應,成品字陣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