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了; 甭管知青們有多少小毛病,最起碼他們都是有知識的文化人,裡頭最差的也念過初中,高中畢業的也就有個。哪怕中和一下,那不也提高了不少嗎?
於是,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第七生產隊以及大隊長趙建設,頻頻出風頭。被表彰、得獎勵,蟬聯先進生產隊以及優秀大隊長的榮譽稱號。
不單如此,興許是因為榜樣做得好,那些一開始沒打算在隊上安家落戶的知青們,最終還是忍不住了。
他們原本是因為謹慎才不敢冒然出手,心裡又記掛著回城的事兒,生怕一旦結婚生子就失了回城的機會,一直憋著沒敢搞物件。等趙建設鬧了一出集體婚禮後,他們剛開始還慶幸沒為了一時的爽快把自己搭進去,後來……
誰能想到啊,選擇結婚了的知青們,男的有媳婦兒幫著做飯洗衣,著實鬆快了不少;女的也有人疼了,幫著下地幹活,挑水生火。就他們,啥都沒有,孤零零的一個人過日子。
一開始還能自我安慰一下,想著回城的命令一來,那些選擇了結婚的人還不得後悔死。結果,左等右等也沒等來回城令,倒是等來了一幫小孩崽子的出生。
更叫他們糟心的是,其他生產隊還能搞搞曖昧藉機換個活兒,或者叫社員們幫襯一下,擱在他們隊上門都沒有,要麼結婚要麼滾蛋,啥都不願意付出,誰耐煩伺候你?
這些人越想越憋屈,瞅著其他人恩恩愛愛,回城又遙遙無期……
算了,他們也趕緊找個吧。
……
又是一年秋後,第七生產隊的小學再一次擴建了。從最初的三間教室,到現在變成了足足十間。其中,一二三年級都是各兩間教室,四五六年級則各一間,還剩下的那間則是校長和老師們的辦公室。
這兩年裡,第七生產隊的變化真的很大,最醒目的估計就是這幫孩子們了。
有了外來知青的融入,哪怕他們生下的孩子都還很小,可誰還沒個親朋好友?像有些女知青真的幹不了地裡的活兒,妯娌主動提出幫忙,條件是叫她幫著教一下家裡的孩子,人家能不樂意?嫁都嫁了,當然是想著儘可能的把日子過好。男知青也差不多,以前鄉下地頭都是由著孩子瘋玩瘋鬧的,從來想過要約束他們,就有男知青帶著家裡的一群孩子教他們城裡的遊戲,給他們講外頭的故事……
慢慢的,隊上的風氣就變了,再沒人覺得讀書不好,哪怕縣裡人心惶惶,他們隊上就是這般清新脫俗。以前隊上多半人家都不愛叫小姑娘去上學,就算是男孩好了,也都是八,九歲才上學。有了知青們的耐心開解,現在幾乎所有的人家都願意送孩子上學,而且多半都選擇在六七歲的時候送去學校。
於是,低年級教室才會一再增加,老師也多招了,且由曾校長考核後,具體劃分成了語文老師和算數老師。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毛頭和喜寶也到了上學的年紀。
過六週歲生日才兩個月,倆小隻就被趙建設領著去了公社那頭。同去的還有趙建設的兒子和侄子侄女,他們都得先登記戶口,才能順利就讀小學。
這年頭的戶籍管理相當得不嚴格,很多人根本就不會想到去登記。想想也是,如果不上學也不外出,有沒有戶口真的沒啥關係,橫豎隊上分糧食是按著工分來的,既然不影響過日子,誰會那麼多事呢?
可讀書就不同了,以前隊上的孩子上學都得去公社小學,順便就登記了戶口。現在,其他生產隊依然照舊,可第七生產隊就得提前去公社那頭,幫即將上學的孩子們將戶口給入了。
這個光榮而又偉大的任務,就交給了趙建設。
帶著老宋家的倆小隻,以及趙家那頭幾個孩子,趙建設無比頭大的領著他們去排隊。明天就是開學的日子,其他生產隊也有人過來給孩子登記,順便來小學報名,一群孩子你擠著我我擠著你,不一會兒就有人哭鬧了起來,叫著要爹媽的,哭著說你踩到我了,還有人說著說著就打了起來。
趙建設拉著喜寶避開人群,來之前,他姑可千叮嚀萬囑咐了,說啥毛頭丟了不要緊,橫豎他能自個兒找回來,可喜寶就不同了,別說給弄丟了,但凡磕著碰著了,就叫他好看!
“喜寶,你奶給你的紙條呢?”趙建設頭疼不已的捏著眉心,他總覺得他姑專門就是來克他的,萬幸的是,喜寶這孩子乖得很,叫她站著不動,她就老老實實的待在身邊哪兒也沒去,不像毛頭……
等等,毛頭去哪兒了?!
“揣兜裡了。”喜寶從兜裡掏出了一張紙條,上頭是幾個字跡清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