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司馬徽、龐德公,年輕的有諸葛亮、徐庶、石韜、孟建,都是一時之選,都是人才,這些人經常在一起交流切磋,而且都很看好諸葛亮,甚至送了他一個雅號,就叫做臥龍先生,而且當他們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們會隆重地推出諸葛亮。我們知道劉備認識諸葛亮,就是荊襄士人集團介紹給劉備的,徐庶、司馬徽、龐德公等等這些人都做了宣傳推介工作,所以諸葛亮從政的條件非常之好。
於是我們又產生了一個問題,他既然有如此之好的從政條件,為什麼不出山呢?
*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人才輩出,其中最耀眼的星辰就是諸葛亮。由此看來,諸葛亮不但有遠大的志向,還有成就大業的背景和關係網,但是有一點令人不解,諸葛亮既然如此有條件和能力,那麼他為什麼隱而不出呢?諸葛亮到底在觀望什麼呢?
這就要弄清楚諸葛亮的志向,據說諸葛亮和他的幾個年輕朋友石韜、徐庶、孟建一起聊天的時候,他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你們幾個如果從政至少也可以做到一個郡首,就是郡一級的官,大家說那你呢?諸葛亮笑而不言,只是笑,不回答,其實答案早都有了,《三國志》怎麼說他?“每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是什麼人,名相,樂毅是什麼人,名將,諸葛亮的目標很清楚,出將入相,建功立業,驚天偉地。所以他的志向是非常大的,他這麼大個志向他就必須給自己選個好老闆。因為我們知道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一個有抱負、有作為的人他可以有三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像曹操那樣,自己打江山;第二種像周瑜那樣,幫別人打江山;第三種就是像那些隱士一樣,我誰也不幫在家待著。諸葛亮顯然選擇的是做一個賢相,做一個名將,做一個平治天下的定鼎之臣,所以他一定要給自己選個好老闆。
那麼諸葛亮放眼望去,這麼多的公司,這麼多的企業,這麼多老闆,選哪個?最方便的是劉表,曹操和孫權他也在招攬人才,——劉備這個時候還沒成氣候——他決定都不選擇,為什麼呢?劉表太差、曹操太強、孫權空間太小。劉表的差我們以後再說,這裡提一句,就是當時中原動亂的時候中原很多的人才都跑到了荊州,劉表一個都不能用,這樣一個根本不會用人的人諸葛亮很快地就把他pass了;曹操呢,曹操太強了,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自己就是一個一等一的人才,諸葛亮過去了以後擺哪個位置啊;那麼孫權呢,孫權這邊也不行,孫權一文一武兩個重臣一個張昭一個周瑜,跟孫家的關係非同一般,那叫升堂拜母,就是張昭和周瑜都是享受了升堂拜母待遇的,升堂拜母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到了孫權或者孫策,準確說是孫策了,到孫策家裡請他們到後堂去拜見孫策的母親,人了乾兒子的,所以諸葛亮如果到了江東地位肯定在張昭和周瑜之下,甚至在魯肅之下,這是諸葛亮不願意的。
因為諸葛亮的目標很清楚,就是我到了這個老闆那裡,一要見用,就是被他用,第二要重用,第三最好專用,這個他是很明確的。那麼孫權這個地方顯然是空間太小。因此對於他來說,最好的選擇是一個什麼呢?是一個將來能夠成就霸業或者帝業的還不成氣候的英雄,最好是能夠成就帝業,就是將來能做皇帝,退一步不能成就帝業成就霸業,稱霸一方也可以,但是現在要不成氣候,是個候補皇帝。也就是說這個人要有志向,要有條件,但是志向不明顯,甚至不明確,他的條件還不成熟,還有欠缺,所以才需要我諸葛亮去幫助他。也就是說諸葛亮還要求自己到了這個集團以後有大顯身手的空間和可能,他是要做事的。那麼請大家想想,符合這個條件的是誰呢?只有一個人,他就是劉備。
*胸懷大志的諸葛亮,密切關注著時勢和時局。經過一番對比,他決定既不選擇擁有政治優勢的曹操,也不選擇文韜武略的孫權,而最終把目標鎖定在了劉備身上。諸葛亮的這一舉動,成為他讓人不解的最大謎團,因為此時的劉備還寄人籬下,依附於劉表,這樣一個勢單力薄的人,為什麼會吸引諸葛亮的目光,劉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特殊的魅力呢?
我覺得劉備作為一個候補皇帝是很合格的,第一,他有帝王之分,就是他有成為一個皇帝的可能性,可能性在哪裡呢?兩點,第一,出身,劉備是劉氏宗室,是皇帝家族的人,當然他這個血緣關係已經非常淡薄了,甚至不大說得清楚,但是他亮出這個招牌以後大家都也還認了,而且細細排起來,當今聖上還得喚他一聲叔,叫做劉皇叔,他是皇帝的叔叔呀,那麼如果說這個皇帝不中用了,換他叔叔來當比換一個外姓人來當在當時還是要方便一些,說得過去一些,這是一條。第二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