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1部分

向了閩國。

耕種閩國的永業田需要向官府繳納服役租庸調中各種稅負,雖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沉重的賦稅勞役還是壓的農民喘不過氣來,閩國境內,只有唐人以及取得唐人身份的本土外族方可以免除租庸調中免除租稅,於是乎,偌大的天竺又是不眠不休的向遷居到自己鄉里城鎮附近的唐人苦心學習起大唐文化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捷的唐化運動方才在異國大地推行的如此快捷。

只不過就算閩國高層全力推行唐化,一旦有唐語考試透過者,官府還給教導老師頒發獎勵,繞是如此,取得唐人身份的依舊可以算得上鳳毛麟角了,沒辦法,漢語太難學了。

哪怕後世,李捷所在的時代,學成英語的精英人物一大把一大把,學成漢語的老外則是稀奇的像個熊貓一樣,印度子母六十七個,已經算得上世界語言中變化多端得了,漢語常用字就兩千個,而且漢語是世界上感情最豐富的語言,一些字讀音變了個掉,意義就完全變了,就算唐人考試難度很低,也是難倒了一大群印度佬,波斯佬。

不得已,絕大部分天竺人只能選擇另一條路,當兵!

屬於異族征服,唐人進入天竺的最開始,就像當年的鮮卑人入中原那樣,全民皆兵,所有男丁幾乎都被編在軍府中,在國家發放的永業田武裝屯田,一面保衛著得來不易的家園,對付各地的反抗與排斥,一面小心翼翼的創造這海外文明成果。

不過隨著閩人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分散,並且還不像造成********與隔閡,星羅棋佈在八閩大地一千二百個折衝府也開始編練天竺人府兵,而且隨著對外戰爭以及與當地土著局勢的緩和,這個比例越來越大。

編入府兵者,直接由國家提供裝備,免除府兵本人,妻,子三到五人的租庸調,平時務農,農閒時集中到軍府訓練,外派出戰還有補助,甚至立了功能成為勳貴,就像以前的剎帝利老爺,雖然府兵苦點兒,還是有大批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