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均有一個共同祖源,皆由鮮卑與匈奴融合而成。柔然貴族是從拓跋鮮卑中分離出來的一支。
拓跋鮮卑南下後,柔然逐漸佔據大漠,立可汗王庭,後人稱之為柔然汗國。
=
柔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可汗,相當於匈奴的單于。其下設大臣,輔佐可汗管理內外事務。大官的官職有國相、國師、俟力發、吐豆發、俟利、吐豆登、俟斤等。
國相,柔然汗國文官之首,相當於中原諸國的丞相。
莫緣,聖人之意,是國相的號。
=
索虜、島夷:
索虜原是南北朝時南朝對北朝的蔑稱,《資治通鑑…魏紀》文帝黃初二年:“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元代胡三省注:“索虜者,以北人辯發,謂之索頭也。”
=
吐谷渾。阿柴虜:
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晉末,其首領吐谷渾因為於部落單于不和,率部西遷到枹罕。後擴充套件,統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的羌、氐部落,建立國家。至其孫葉延,始以祖名吐谷渾為族名、國號。
南朝稱為河南國;鄰族稱之為阿柴虜或野虜;唐後期稱之為退渾、吐渾。
吐谷渾最盛時有王、公等號及僕射、尚書、將軍、郎中等官職。王公服式略同於漢族。使用漢文。
=
突厥。鍛奴:
據《周書…突厥傳》載,柔然可汗阿那瓌曾罵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為“鍛奴”,由此可知突厥部落曾是柔然奴役下的鐵工。
據十九世紀末在漠北鄂爾渾河畔發現的突厥文〈闕特勤碑〉和〈□伽可汗碑〉即《毗伽可汗碑》的記載,突厥屬於鐵勒族系,是鐵勒族的一支。
鐵勒在突厥興起之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族系,分佈於大漠南北、東起貝加爾湖、西至中亞一帶的遼闊地區。
南北朝時期,突厥人遷移到高昌的南麓,成為專為柔然族從事冶鐵生產的“鍛奴”。
=
第一章 驚波一起三山動 第七節
“咻……”一支鳴鏑劃空而起,刺耳的嘯叫聲直衝雲端。
斷箭和眾人齊齊抬頭,臉顯驚色。這是高熲的求救還是敵人報警?
“快……快……”斷箭猛踹馬腹,縱聲狂呼,“吹號,吹號,告訴昭玄公,我們馬上就到,快,快……”
項雲六人舉起牛角號,齊聲吹響,“嗚嗚……”低沉而急促的號角聲迴盪在險峻的峰巒之間,傳出很遠很遠……
“駕,駕,駕……”八個人伏在馬背上,連連揮動馬鞭,催馬狂奔。十六匹戰馬驟然加速,沿著狹長的山谷風馳電掣一般高速前進,巨大的轟鳴聲震撼了龍城,一道翻滾的煙塵迅速升起,淹沒了他們身後的座座土丘。
“咻,咻,咻……”三支鳴鏑帶著淒厲的長嚎從不同的方位衝上了藍天,接著斷斷續續的號角聲此起彼伏。各種號角聲迴盪在大大小小的峰丘之間,混雜交織,根本無從分辨聲音的來源。
斷箭抬頭望天,無奈搖頭。龍城雅丹太大了,既像一座龐大的城堡,又像一座蜿蜒曲折的迷宮,陷在這種地方,太危險了。隊伍衝出山谷,前面出現了三條通道。木瓜破口大罵,死命勒住馬韁。戰馬直立而起,仰首痛嘶。“捲毛,往哪走?我們往哪走?”斷箭等人隨後衝出,一個個相顧失色,急停戰馬,小小的岔口上頓時亂成一團。
“阿巴頓,他們在哪?在哪?”斷箭心急如焚,手中的馬鞭在阿巴頓的頭頂上往來飛舞,“啪啪”作響。阿巴頓驚慌失措,抱著腦袋高聲尖叫,“就在這裡,他們就在這裡。”
李天涯飛身跳下戰馬,從背囊裡取出一根細小銅杖,一頭插在地上,另一頭塞進耳中,凝神細聽。
“天涯,找到了沒有?”項雲焦急地問道。
“在西面。”李天涯手指右側穀道,大聲說道,“大約三里左右。”
“獅子峰,西面是獅子峰。”阿巴頓驚喜地叫道。
“走,走,走……”木瓜一鞭抽到馬臀上,戰馬吃痛,騰空而起,“兄弟們,殺過去……”徐大眼、李天暮興奮地張嘴狂叫,猛催戰馬,呼嘯跟進。
“大雷,給你四匹副馬,設絆馬索……”斷箭指指岔口,用力喊了一嗓子,接著象旋風一般衝進了揚起的沙塵裡。
胡雷手撐馬背,從疾馳的戰馬上倒飛而下,不知是鎧甲太重還是太疲勞了,他竟然沒站穩摔了個仰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