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公道話如何?”
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柳乘風這傢伙突然冒了出來,劉健眉頭一皺,劉大夏的臉色也有些不好看。
不過柳乘風參加這一次內閣會議是皇上特意安排的,太子那邊也是極力推薦,再加上新軍是柳乘風一手籌建,平叛也確實需要借重新軍,柳乘風要說話,誰也不能欄。
柳乘風笑呵呵的道:“其實嘛,以我的愚見,現在是事急從權,軍戶當然要用,可是柳某人也以為,四百多萬兩銀子全部開銷在軍戶頭上實在不應當,軍戶和農戶已經沒有了任何區別,平叛也借重不到他們頭上,不如這樣,給軍戶所那邊的銀子打個折,五折吧,給兩百萬即可,他們不是種糧的好手嗎?朝廷只負責他們的武器,再給些許賞賜,至於其他的他們自己負責。至於多餘出來的兩百餘萬兩銀子也得開銷出去,用去做什麼呢?用來募兵,可以立即遣使各方,徵募一批勇士,倉促艹練一下,這戰力想必也不在軍戶之下,我聽說有些地方民風彪悍,朝廷拿兩百萬多萬兩銀子,把這些人徵募起來,為朝廷所用,也沒什麼不可以,葉大人,平叛是大事,朝廷不必斤斤計較這些錢嘛。大人想想看,八百多萬兩銀子開銷出去,最後是誰掙了去?無非是官兵,無非是商賈,官兵們掙了錢就要花費,最後還是流向了商賈,商賈們要滿足朝廷和官軍的需求,就必須生產,生產就要招募工匠和勞力,最後這些銀子,也都流向了尋常的百姓,百姓們有了銀子也會開銷,朝廷從商賈和百姓手裡徵稅,這銀子在下頭轉了個圈,其實最終還是又回到朝廷來了,葉大人,咱們也不說題外話,劉公等人不敢保證軍戶的戰力,可是你葉大人擔負的起平叛失敗的汙名嗎?所以這銀子非撥不可,現在爭論這些,也是徒勞無益不是。”
第七百九十三章:爭權
柳乘風的一番話讓劉健幾個的臉色更加不好看,表面上柳乘風似乎是在勸說葉淇,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個傢伙是帶著自己的目的。
改革軍戶制,這應當才是柳乘風的目的。
方才柳乘風所說,軍戶所那邊所撥付的銀錢減半,同時卻拿出兩百萬多萬兩銀子招募軍勇,表面上似乎沒什麼問題,可問題的癥結在於,兩百萬多兩銀子能招多少軍勇,真要放手去招募,只怕十萬人也是夠了,十萬的募兵等到平定了寧王的叛亂後呢,難道就地解散?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朝廷就得養著。軍戶所的官兵可以養,因為這些軍戶本身就不需要朝廷撥付銀子,只要給他們土地自己耕種就成了,可是招募來的軍勇動用的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在新軍的問題上,內閣顯得很謹慎,雖然皇上和柳乘風一力爭取,到現在所募的也不過萬人,原因是什麼?還不是不想改變這個成法祖制,若是放寬限額,讓新軍招募十萬八萬人,這軍戶制只怕就徹底完了。
現在柳乘風分明是想借著平叛招募起一支隊伍來,這顯然與內閣的想法是相悖的。
道理很簡單,一旦是軍戶製成了募兵制,武人集團就會得以壯大,其實這個道理想想就明白,軍戶制裡頭所有人都是死的,千戶的兒子是千戶,軍戶的兒子是軍戶,武人們極少會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是定製,按著朝廷所設立的軌跡運轉。
可要是募兵制呢?最大的問題就是軍將如何提拔,再就是軍餉的問題,這其中所牽涉的東西實在太多,軍戶制下,所有的武官根本沒有任何話語權,比如在宣府,便是貴為總兵,也得聽從巡撫和督撫節制,募兵制就不一樣了,募兵制容易養出不服管教的丘八,很多都桀驁不馴,這一點,翻遍史冊就有不少,就說現在的這個新軍,幾句是成了直屬皇帝的軍隊,內閣根本就拿捏不住,新軍的將領也不受文官節制,若是所有的武人都這樣,那還要朝廷做什麼?要內閣做什麼?
劉健皺皺眉,語氣平淡地道:“我大明有軍隊兩百萬,再去徵募,徒耗銀錢,怕是大大不妥。”
謝遷幾人紛紛點頭,道:“不錯,朝廷有的是兵,何須向外招募軍馬?這不是開玩笑,是什麼?”
柳乘風看了劉健一眼,又看葉淇有些意動的意思,便冷冷一笑道:“我大明軍馬是多,可是真正可用的有多少?劉公說我大明有大軍兩百萬餘,既然如此,那就用這兩百萬軍隊去平叛吧,今曰討論的是軍機,那我不妨說句不該說的話,今曰不募兵仍用軍戶,若是這些軍戶平叛不力,這責任,柳某人是不承擔的,誰願意承擔就誰去承擔。”
他把話說完,隨即抱著手,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他當然知道這些人的矛盾,一方面他們厭惡武人,對武人帶著深深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