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5部分

的人口都不過七八萬,超過十萬已經算是非常富庶的地方了,中等縣有個三五萬人就不錯,而下縣一兩萬人口都未必有,可是楚地只有縣,一個縣的人口竟是超過了二十萬人,二十萬人口是什麼概念,想想都足夠教人咋舌的,況且這裡本就多山,適合人口居住的地方能有一半就算不錯,再加上每年都有龐大的外來人口遷入,黎暉和劉正都明白,楚國現在最缺少地就是土地。

這幾曰黎暉和劉正都會派下人在這附近轉悠,且不說這城裡已是人滿為患,便是城郊之外,但凡只要有平整的土地都是工坊、貨棧連綿,一眼看不到盡頭,到處都是建築物,道路將所有的建築連線起來,更顯得壯觀無比。

越是看到這些,黎暉和劉正就越是明白潛藏在楚地的危機,而要解決這個危機,自然必須透過擴大疆土來解決。

在楚國的腹地是大明王朝,這個王朝乃是楚國的上邦,更是楚王的父母之邦,柳乘風受了天朝的恩惠才得以在這裡立足,所以向大明索要土地這是絕無可能,那麼楚人的目標,自然而然的就是安南和真臘兩國了。

現在楚國有水師十萬,陸師是由原先的三衛護衛和新招募的一些武士組成,規模雖然不大,只有三萬餘人,若是擴編,至多也不過五萬,比起安南和真臘動輒數十萬相互征伐的實力起來,紙面上的數字雖然不多,可是讓人真正擔心受怕的是楚國的經濟實力,楚國現在的財富,絕對比真臘加安南的總和的十倍還要多,真臘和安南現在打生打死這麼多年,早已疲憊不堪,可以說貧弱到了極點,壯丁的損失也已經到了極限,若是這個時候,楚國採取拉攏一方打壓另一方的策略,足以葬送掉對方的宗廟社稷。

更不必說,在楚國背後還有大明這樣的龐然大物。

黎暉已經連續幾夜沒有睡好了,他突然意識到,楚人突然祭出錢莊這大殺器,分明是想逼迫安南割地,至於割讓多少,他更是放心不下,若只是幾個縣,尚且還在安南的承受範圍之內,可要是幾個府呢?

楚人的胃口,當然只會越來越大,他們的國土多為山地,因此對平原的需求也是極大,恰恰安南國最富庶的一塊平原就在安南腹地,若是楚人把主意打到了這上頭,安南就完了。

可是要制止楚人又談何容易,除非

幾曰之後的一個清早,黎暉在迎賓館召集了幾個隨員,下達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命令,前去與真臘人接觸。

安南和真臘乃是世仇,所以兩國一向老死不相往來,便是兩國的藩王雖然都抵達了廉州,雙方也都刻意的保持距離,同住在迎賓館裡,雙方都儘量的避免任何觸碰的機會,顯然安南王黎暉突然派人去和真臘接觸,是下定了極大的決心的。

下達了這個命令之後,安南王總算是鬆了口氣,他現在依舊在等訊息,等著事態發生變化。

議政斧仿的也是內閣的建築標準,坐落於王宮的前殿靠東的位置,距離南門不過數尺之遙,這裡的建築仍是不太起眼,和金碧輝煌的宮室比起來顯得有些突兀,不過裡頭的陳設卻也照顧到了這些中樞大臣,雖不奢華,卻也別緻。

此時柳乘風在議政斧的正堂裡就坐,領議政李東棟則是在下首與柳乘風說著話,除了李東棟,還有兩個議政大臣也在旁陪坐。

其中一人名叫趙康,此人曾是個舉人,隨即外放為官,先是做了個縣尉,此後二十年宦海沉浮,終於在四川做過一任知府,後來卻不知是什麼運氣,竟是有幸進了兵部當差,只不過他的出身只是個舉人,固然有天大的運氣,此後也再難進一步,雖然到了後來,借調去了吏部,可是仍沒有上升的機會,四年前因為母喪,所以回鄉丁憂,這一去三年,等再回來時,便又調去了戶部裡公幹,在戶部裡做的並不好,雖然長久的宦海生涯和歷練使得他的理政能力遠遠高於同僚,可是終究還是前途無望。最後在李東棟的誘惑之下,一怒之下請辭來了這楚地,直接進了議政斧裡公幹。

趙康是個精明強幹的人,沒有實打實的根本,一個舉人也不可能進京師的中樞衙門,比起那些清貴的翰林們顯然技高一籌,這議政大臣的差事做起來很有條理,如今頗受柳乘風的信任。

另一個議政大臣年紀比趙康大一些,鬚髮已經白了不少,姓章名文,章文比趙康運氣更差,只考了個秀才,後來是經人引薦才有倖進入了內閣做書吏,專門負責署理奏書,協助內閣大臣做一些雜事。

在內閣裡頭耳濡目染之下,也漸漸能知悉政務,總而言之,這兩個人都屬於較為精幹的人才,趙康有較強的決斷能力,對地方的事務具有很強的洞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