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部分

,重則發配邊鎮!”

朱佑樘咬牙切齒地說完,怒目地看著丹陛下愕然的人,繼續道:“禮部員外蔡昌膽大妄為,心懷叵測,傳旨,廢黜官職,永不敘用。”

頓了一下,朱佑樘繼續道:“若是還有人不想為朕分憂,不想為朝廷解難,一味胡言亂語,都可以上辭呈來,朕會一個個地批擬,朕需要的是治世之臣,不是一群只知結黨營私的殲徒,江西救災之事,你們既然不想議,那就不要議了,退朝!”

朱佑樘說罷,隨即拂袖而去。

而此時,殿中鴉雀無聲,誰也不曾想到陛下會發這麼大的火,其實不少人跟風去附會蔡昌也不過是一時興起而已,原以為只是一樁簡單的議論,陛下一向廣開言路,也沒什麼好忌諱的,誰知道這一次卻是觸控到了逆鱗,引來皇上前所未有的怒火。

尤其是那一句,你們若是不想幹了,就遞交辭呈就是。這一句話可見嚴重,畢竟弘治皇帝對大臣一向友善,以往有大臣告辭致仕,宮中都是再三挽留,可是這句話就等於是告訴大家,不想幹就別幹了,這世上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大臣多的是,這是皇上的一種表態,這種表態前所未有。

就在所有人一頭霧水的時候,那被罷職的蔡昌卻是一副淡然的樣子,似乎對自己的前程不以為意,隨即坦然邁步出殿。他實在沒有什麼好失去的,畢竟,他這一生都屬於不入流的角色,而現在,他總算入流了,雖然這個代價是他的前程,只是這個前程,他並不看重,這世上有更多精彩的東西等著他。

只是劉健此刻卻是佇立在殿裡頭一動不動,方才皇上向眾臣說的話,幾乎每一句,劉健都知道這是皇上向自己說的,明裡是警告所有的大臣,其實矛頭卻是直指他這個內閣首輔,不想幹就別幹,再敢多言,就自己遞交辭呈吧。

不得不說,皇上雖然是在盛怒之中,還是為劉健留了最後一丁點兒顏面,至少沒有指名道姓,沒有說這結黨營私,不為朝廷分憂解難的人是他劉健。

可是話說到這個份上,足見皇上對他劉健已經失去了信任,之所以沒有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只不過是因為皇上不忍而已,可是這個不忍只怕也維繫不了多久了。

劉健頓時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他心裡清楚,知道這件事的人不會超過五個,皇上斷然不會說,柳乘風似乎也不太可能,自己倒是和李東陽和謝遷二人說過,莫非是李東陽想要倒打一耙?劉健眼角的餘光瞥了李東陽一眼,李東陽恰好向他走過來,神色坦然,隱隱有幾分擔憂,走到劉健身前攙扶住他,低聲道:“劉公,我們都中了寧王的殲計了。”

劉健只是稍稍一愣,再看李東陽,心裡想,不會是賓之,賓之的姓子,自己再清楚不過,此人雖然多智,卻也算是至誠君子,況且自己與他相交匪淺,他斷不會做出這樣的事。再有那謝遷,這人心直口快,可是對自己頗為依賴,凡事都等自己拿主意,也絕不可能會對自己動手,再者說了,就算自己垮臺,謝遷的資歷比不上李東陽,那也該是李東陽接任首輔才是,謝遷也不會這麼做。

李東陽說到寧王的時候,劉健的心裡豁然開朗,沒有錯,這一切似乎都像是演戲一樣,每一個步驟都是巧之再巧,不要忘了,這件事不但是皇上、柳乘風、內閣知道,寧王也一清二楚,必定是他了!

劉健不由苦笑,看向李東陽,淡淡地道:“賓之,蔡昌的底細要徹底查一查,這個人只怕不簡單。”

他想了想,隨即也抖擻起精神,振作起來。劉健年紀確實是大了,幾十年的宦海讓他身心疲憊,可是當今皇上對他知遇之恩,他一直銘記在心,現在卻到了君臣相疑的地步,若是連他自己都亂了方寸,那他就真的只能蒙冤致仕了,致仕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在皇上面前成了搬弄是非的小人。所以他得打起精神,無論如何也要撐下去。

李東陽頜首點頭,道:“這個人,我知道一些,此人是成化年間中的榜,原本定下的是二甲第三,卻不知怎的,因為文章做得太過鋒利,為先帝不喜,因此只賜了個同進士出身,此後先是在兵部觀政,又在南京呆了幾年,鬱郁不得志,當今皇上繼位之後,倒是想起了他,把他招來了京師,不過劉公想必也知道,皇上繼位以來,雖然提拔了不少成化年不得志的官員,可是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蔡昌雖然到了京師,卻一直在禮部值堂到了至今。”

劉健道:“他和寧王可有什麼關係?”

“這個卻是不得而知,只怕要查了才知道。”

劉健道:“那就挖根見底地查。”

李東陽道:“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