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1部分

子之腹,於晉公多有腹誹,今自省而不勝羞愧……”

他這麼說,是因為丁一所說的話,請辭的理由,是很誠摯的。例如丁一對自己的評價,說好作奇思,事辦成自然是好,如果弄不好就是大禍,所以不適合在中樞,那是很實際的話,不是託辭,所以王翱極為感動,覺得丁一真的是視富貴如浮雲!

連先前跳出來彈劾丁一的那些文官,也紛紛低頭退入行列之中,不願也不敢再爭吵下去,一個是人心總歸肉做的,聽著丁一的話,看著丁某人的做派,大家覺得丁容城真的是忠臣、良臣;一個是聽得出丁一辭官的決心是很堅決的,那麼他們對自己所代表計程車大夫階層也有所交代了,何必又弄得那麼難堪呢?

“便是休養,便是不居中樞,如晉也不應棄朕而去!”英宗再次挽留丁一,他提出,“留居京師,或有軍事國不決,也能去與如晉共商之。”

但丁一併沒有半點留下來的意思,仍舊是很堅決地申請辭職。

英宗前後挽留了四次,到了第五次他明顯是生氣了,甚至在殿上說出了:“坊間說三國,漢昭烈訪武侯也不過三顧,朕今五次挽留如晉……”

“聖上慎言。”丁一和于謙幾乎異口同聲,英宗自己也知道失言,因為漢昭烈也就劉備訪諸葛武侯,那是天下大亂之時,和現在的大明卻沒有什麼可比性,他身為皇帝,這時節說出這樣的話,是不合適的。

“臣乞骸骨,求聖上恩准。”丁一第五次拒絕了英宗的挽留,申請退休。

英宗很無奈,只要準了丁一的退休申請,但卻下詔書宣告:“……卿實幹城……若國家有事,不得託辭……”而且英宗還給了丁一,“……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的榮銜,並且重下鐵券丹書,“……永鎮兩廣……”也就是不單廣西,把廣東也教丁某人永鎮於此了。

這一點,朝臣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意見,當然如果把廣東換成湖廣,那必然奉天殿上就有不少人要死誎了。因為這年代,無論是廣東、廣西還是福建,雖說比唐時要好些,但仍都是屬於不發達地區,離京師中樞萬里之遠,再說丁一永鎮兩廣,和沐家鎮雲南一樣,布政使司之類的官員,也都是朝廷派任,並不是丁某人就能自選官吏以任之的藩國。以丁一的功績,其實也不是太過分。

當然,賜安車駟馬還歸這種正常的退休高官應有儀仗,自然也是不可少的。

而北上京師的龍騎兵營,就被英宗留了下來,賜名龍騎衛,要以這個龍騎兵營為基礎來擴出一個衛來,主要的職責就是接替羽林左衛,把守東華門。而金吾左衛和燕山左衛也多有賜賞不提,而府軍左衛基本上天地會和忠義社的成員,都也得到了提拔。

因為基本上奪門這一夜,是丁一在把持武力方面,于謙和首輔陳循在把持文官系統的擁立,所以英宗也沒有歷史上那麼倉促,過了好幾天才想起要罷黜景帝,就在這一天上午,景帝被廢為郕王,趕出乾清宮,被尊為太后的吳賢妃也一樣被奪去太后的頭銜,趕出宮門,原居於當年宣宗給她們母子居住的地方,並派軍兵看守不提。

倒是石亨在退朝之後,長嘆一聲:“吾輩皆入丁容城之彀中!”

楊善也是苦笑:“容城長策,賺盡英雄!”

ps:一會還有,努力碼字中,半小時後見!

第六章傷別離(二)【月票還債】

其實他們不是到這時方才醒悟過來,而是一直身在勢中,根本就不容他們逆勢而行,或者說他們無有足夠的能力去逆勢而為。早在入了東華門之前,在丁一訓斥那都督的時候,楊善就發現不對了;而在於謙率群臣參拜英宗,同入了東上門時,連石亨也知道根本就與原先的計劃和預想的巨大利益不相符。

說透了,就是這場政變之中他們壓根就沒起到什麼作用,甚至應該說,石亨還吃了大虧,因為他和丁一的密謀,使得他掌握的團營軍兵,在大明第二師以擲彈筒示威之際,很快就放棄了抵抗,因為他手下的軍兵也不知道是打、還是不打,特別是控制著軍隊的石亨心腹,隱約是知道石侯爺和丁容城走得近的,至少前番團營就借了數千火銃給大明第二師,這當口大明第二師命令他們棄械,要求接防,是否就是石亨先前暗示他們的大事?而在聯絡不上石亨的情況下,有人擔心石亨圖謀破滅,有人以為是石亨和丁一安排好的計劃就是這樣,所以大明第二師很順利地就把附近團營控制起來。

石亨和楊善能得到什麼利益?那要看英宗和丁一的意思了,他們現時根本沒有資格來提條件;連看似接替了興安地位的曹吉祥,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