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打了石亨的臉,方才選中的人手,便被這邊挖走,除了使得眾多軍頭愈對先生怨恨之外,有什麼用處?你明晚引這四十餘人來見,關鍵是要讓他們知道,先生絕不是濫殺,而是石彪他們取死有道;然後要是軍中把天地會和忠義社發展起來,以後這種拉人來投的事,絕對不可再做。接下從京師書院過來接手事務的金玉鷹和柳滿絮,聽說都是冷麵人,你要好自為之,卻莫再自作聰明作出這等蠢事,不然的話,到時我在兩廣,也沒法給你說話。”
這百戶沒有吹牛,朱動當小旗時,他的確是在朱動手下的,所以他一心想在離京之前,幹出點漂亮事,也好讓這老上司走前把自己提一提。但他根本就不懂得丁一所宣講那些理念,什麼立憲之類,對他來說,更是風牛馬不相及的事,他更習慣於聽從老上司的命令。
此時聽得朱動的話,連忙應了,說是今後絕對不敢這麼搞。
朱動也沒再訓斥下去,因為這錦衣衛百戶不太聰明,但還是很忠誠的,於是又問他:“宮裡今日可有傳出什麼線報來?”
這百戶搖了搖頭,不過他又對朱動說:“宮中的線報還沒傳出來,不過小人在浣衣局,卻有聽著個傳聞,便是太后娘娘,與爺爺說話起時,提起了先生的名字。而後來爺爺似乎很不開心地辭了清寧宮……不過這事作不得準,那浣衣局在宮中是賤役,他們哪有這麼容易,聽著太后娘娘與爺爺的說話?大人問到,小的不敢隱瞞,但是非真假,卻就不知了。”
其實他這條信報,卻是真實的,應該說景帝在位時,孫太后折騰丁一的勁頭就是不小,安西都督府的名字改來改去就不提了,連丁如玉都扣在京師,如果不是關外有事,甚至還不准她離京。那可不是關內之地,一旦有變,三衛之地就要盡墨的,可是他們總感覺丁一不太安穩。主要是丁某人麾下軍隊體現出來的戰力,也讓天下震驚;另外就是丁一不比石亨,後者就算掌管團營,還有于謙、劉永誠、曹吉祥共握,原本以為派張輒接管了大明第一師,誰知丁某在雲遠,憑著五千兵又打下數府之地,這怎麼能讓他們不害怕?
而到了現時英宗復位,孫太后依舊是想煽動英宗來對付丁一。之所以會鬧到浣衣局的人都知道,是因為宮中女官去浣衣局探望姐妹,無意中說起的。
就在這錦衣衛百戶與朱動稟報之時,紫禁城中,夏時就看著劉永誠過來,他不禁皺了皺眉,他是真的很不想跟劉永誠打照面,後者資格比他老得多,經常倚老賣老,而夏時卻又無可奈何,不過這時節看著,若是避開又太過了,只好迎上去問道:“劉公公到乾清宮來,卻是奉了娘娘的旨意?”
“娘娘想請爺爺得閒時,過去說說話。”劉永誠點了點頭,袖手而立,一點也不把夏時這司禮監太監放在眼裡。夏時也是無奈,只好引他去見英宗。
所謂晨昏定省,就是早晚要去給父母請安,英宗自然也不會缺了這禮數,只不過很明顯,孫太后是等不及到晨昏定省的鐘點,才會派劉永誠來傳話,叫英宗過去說話了。劉永誠見著英宗,倒是不敢擺什麼資格,這位原本就在龍椅上坐了十四年的皇帝,又不是景帝,劉永誠行了禮,把孫太后的話複述了一回,便跪在地上,等著英宗答覆。
“朕這邊還有諸多事務要處置……”英宗有點無奈,他是正經得位的皇帝,很多景帝可以容忍的東西,他是無法接受的。便是跟原本歷史上一樣,被石亨等人近似於挾天子的景況,最後他還是一步步把屬於皇權範圍內的權柄都拿回來了,別說現時有丁一出力。
換錦衣衛指揮使也好,換司禮監人等,包括向兵部要回二十六衛的歸屬,以及陳循等人提出的何日立憲之事,都需要他去處理。至於清寧宮,他知道太后要說什麼,不外乎就是丁一的事情,英宗不太愛聽這些話,王振在時,太后也對王振多有訓斥,英宗卻是信任不減的,這正經得位的皇帝,從小就當太子養的,他卻是有他自己的主意。
不過看著劉永誠跪在那裡,英宗卻就不覺心軟,畢竟是他的孃親,於是點了點頭道:“好吧,那先擱下了,過去陪母后說說話。”夏時在邊上,自然吩咐擺駕清寧宮等等不提。
而英宗到了清寧宮,與孫太后行了禮,便聽得孫太后說道:“聽說安西都督府改為大都督府?皇帝可知道,太祖時就是覺得大都督不好,方才將其改為五軍都督府?郕王在宮裡時,便弄出一個四海大都督府,結果如何?現時又再弄出一個安西大都督府,這事有違祖訓,只怕是不太妥當的。”
朱元璋時期的大都督府,本身就是從行樞密院改過來的產物,到了政權穩定,他自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