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點了頭,向撻馬赤伊基拉塔問道。“從昌都那邊過去?”
“那顏明見萬里!”撻馬赤伊基拉塔諂媚地奉迎。大明第一師最後是從金沙江。也就是昌都那邊進入西藏,期間又是建兵站,又是徵發民夫修路,一路去到正統二十年的年尾,丁如玉才領著大明第一師進入了烏思藏地區。
丁一持著地圖,向其道:“如玉駐在此處?”他所指的是拉薩區域。
撻馬赤伊基拉塔搖了搖頭道:“丁總鎮帶著隨身的親衛,率第一旅駐在山南地區。”
石璞因為年紀大,就把總督行轅放在了拉薩左近。而胡山的大明第一師師部,就也放在拉薩。
而作為丁一所部的烙印。加上要徵發民夫等事,一駐紮下來,自然就是工宣隊四出,去各個聚居點裡宣講人生而平自由,貧窮和苦難都是奴隸主的剝削。出乎意料的是,在烏思藏地區,訴苦大會的反應,要比在兩廣等地差很多。
不是藏地的民眾日子幸福,而是他們麻木了。
這年代,烏思藏行的就是比西歐中世紀更為黑暗和殘忍的農奴制度。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黑暗和殘忍,不單是烏思藏地界把人按血統貴賤和身份高低,劃分為三等九級。然後殺人不用償命,《殺人命價律》就是按照這些等級對賠償命價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有錢人和貴族殺了人,扔點錢就是,占人口總數超過九成的窮人真是想要申冤都沒處去。
“這比原本草原上的貴人還兇殘。”撻馬赤伊基塔說著不住搖頭。
丁一無語地點了點頭,長嘆了一聲,他知道這是實情,不單是殺人命價律,而且更為可怕的是,所有農民都是終身負債的農奴,在他們中間很難找到一個已經還清了債務的人。他們不得不向地方上的豪強如宗本、某位領主的管家以及附近寺院的總管借錢、借糧、借牲畜,這都要償付很高的利息,償還的至少要比實際借到的高出一倍。
也就是他們從出生就欠債了,永遠也還不清的債務,當然他們可逃跑,但捉住了會被罰下高額的罰款,於是更加還不清債務;就算逃跑成功,逃跑者的兄弟、叔舅、表親等人就會被頭人抽打一頓,然後再替他償付罰金。
所以面對工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