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8部分

“丁如晉是有怨氣的,那幾個錢,犯不著與他置氣。”這是武清侯石亨與部下武官說的,那些武官聽著倒也理解,丁一立了這麼大的功,至今還沒賞賜,以常理度之,說沒怨氣是不可能的吧?那撈點錢,也正常,並且總統兵權的武清侯都開了口,去尋丁一不是,是要和石亨過不去?

宮裡的貴人,也就是妃子們、太監們本來也有點不滿的,也有些與他們有干係的人,在他們面前透露出丁一的霸道,但架不住丁某人收了銀子就往宮裡送,並且那勢頭,以後月月皆有——這一點,貴人們是信得過丁一的,大明皇家鏢局建立的聲譽和盈利,最為說服力。不單有銀子收,以後還有,誰會去跟錢置氣?誰會去為難丁一?

結果事態便超過了丁一的控制了。

柳依依收的不是京師江湖上所有行當的盈利。

而是北直隸。整個北直隸江湖上的收入都交到金魚衚衕過來,然後由柳依依再拔錢銀到各行會里頭去,派發那些護院的津貼。原本柳依依想要在其他例如真定、河間也開設行會,丁一阻止了她:“這種情況不會長久的,隨著我回容城之後,不可能再這麼獨霸下去,現在是非常時期,故之他們才忍讓罷了。京師以外的的收益,一百取一,其他退回去。教他們也不必再送來,每月報賬上繳百分之一就是;京師的收益,除了交給宮裡的,其他的都發下去,咱們一分也不要。”

丁一的目的性從一開始就很清楚。他要的是情報,他要的不是這些不乾不淨的錢。儘管收起來的數目字頗為可觀。他也根本不想當什麼北直隸的大明黑社會頭子。再沒出息,到了這地步,也不至於墜落成這樣。

他所做的,只不過是建立起一個利益鏈,一個對他有利的利益鏈條。

一個絕對不平衡的利益鏈,一個會加速把他推出京師這渾水的契機。

丁一從不曾認為或是希望這樣的鏈條能長久延續下去。

不必提武官和勳貴。單是文官這邊,御史們可以忍一時卻不會忍一世,此時丁某人風頭正勁,他們不會來惹這黴頭。但三個月後呢?半年後呢?不是人人都是于謙,為了青史留名,為了權力,可以無視日常生活上的享受!而明朝官員在京師靠俸祿過日,怎麼可能過得舒服?一個月沒有灰色收入,三個月沒有灰色收入,他們也許可以忍,更長時間呢?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但當丁一開始建立起來這利益鏈時,便會產生一個錯覺:他因此而擁有一個看似有著極大利益的位置。這就會使得其他人對這個位置有興趣——勳貴裡精明的人,其實並不多。便如武力過人的刑天,他更習慣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勳貴已經習慣了用他們超乎普通人的身份來解決一切問題,獲得利益,能看完丁一這個局的人,並不見得太多。

丁一可以肯定,當他做起來之後,建立起這個利益鏈條之後,必有人對他這位置——又能討好宮裡的貴人,又能在北直隸的江湖擁有超然的地位,又看似能賺到大把的銀子——感興趣。只要丁一肯退讓,定然不會缺少願意接手的人。

“那不是咱們還得自己出錢僱賬房先生、跑腿的小廝等等?”柳依依就不明白了,生意還有這麼做的,這真的想不虧損都難,“如此下來,恐怕把京師以外那百分之一貼進去,咱們家每個月還得填上幾百兩銀子!”

丁一點了點頭,卻是說道:“我要賺的,不是銀子。”

不過柳依依也是商場老手,略一思索就明白過來。

貼錢的生意,誰樂意做?

待到丁一回容城去了,若是按著他所說,總歸有人接手,只要不願貼錢,接手的人絕對萬夫所指。

接任者會發現,除非自己貼錢,否則根本不可能維持這樣的利益鏈條,這其中完全就是沒有好處。但他們第一反應不是甩開這爛攤子,會來接手的人,第一反應就是沒好處的事誰幹?所以他們會沉溺於尋找丁一到底是怎麼樣在這其中得利的。

當他們清醒過來時,就會發現,別說獲利,就收支援平,也只有幾條路好走:要不就給宮裡送錢減少一部分;要不就給行會里的護院少發一些錢;要不就對京師以外的打行、幫派多收些銀子。

不論是行會里的護院,還是宮裡的貴人,或是京師以外的打行、幫派,都會發現自己的收益要比丁一在管這事時少了許多。

利益,永恆的就是利益。

接手的人便沒法做下去,江湖便會回到以前的江湖。

別說接手之後有了江湖地位,可以自己做點生意賺錢,然後學著丁一的法子,填錢來維持這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