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後來的法王弗朗西斯一世向英王查理五世所做的決鬥挑戰。
“我接受,希望這一次,你的父親應該讓你帶來書面的檔案。”丁一在巴耶塞利還沒有說完,就截斷了他的話。
“當然,我的老師。”巴耶塞利遞上挑戰檔案時,心裡對丁一的評價又再降低了一層。
因為這種決鬥,許多君主是會拒絕的,米提魯斯在西班牙拒絕了賽多留的挑戰;皮魯斯拒絕了安提柯二世的挑戰;條頓人首領要求馬留斯用決鬥來解決問題,後者直接回答:如果厭倦了自己的生命,他最好把自己吊死。
按著巴耶塞利的想法,丁一最有利的反應,應該拒絕這種挑戰,畢竟他已拿下士麥那。
他完全可以坐地起價要求穆罕默德二世道歉之類的,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丁一開啟了那份檔案,穆罕默德二世提出幾個方案,一個是帶助手,再各自指定公證方;一個是百人對百人的決鬥。
對此丁一的回答,是當即提筆給了穆罕默德二世回信:如果你懼怕面對我,我可以給予,替代你下場的助手死亡。我不介意讓一百士兵殺死你的一百名士兵,然後再在你認輸之前殺死你。請確確保你和你計程車兵,在死前裝配了你們所能裝配的最好武器,包括你們的烏爾班大炮。
然後他派出傳令兵,和巴耶塞利一起,把這封信送出去。
于謙在得知這個訊息,聽說氣到哮喘又有復發的跡象,寫了一封信過來罵丁一。
主要是從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決鬥說起,項羽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他想和劉邦決鬥定勝敗,以免讓天下百姓受戰爭之苦。劉邦的回答也很明確,“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于謙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噴丁一,三十出頭,官也做得這麼大了,甚至連皇帝的冠冕都有了,怎麼會這麼蠢,去跟人家決鬥!
連原本聽著丁一拿下士麥那,而想過來答覆先前丁一提出條件的威尼斯人,也決定暫緩了東來的計劃,理由是:“哪怕是猛虎,也無法在發瘋以後,維持它的地位。”他們認為丁一在玩火,這種瘋狂,將會把讓丁一步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後塵,走向滅亡。
“先生,警衛團的特種作戰小隊,有幾個格鬥技術頗為不錯,弟子親自檢驗過的,比起弟子猶有過之,不若以彼等為助手,替代先生下場如何?”就連杜子騰,也過來勸阻丁一。他這話意思也很分明,比他格鬥上更強,那自然是比丁一更強了,至少在正面決鬥這種場合上。
劉吉這奸臣都知道:“若是白登之圍,以先生冠絕三軍之勇,鼓舞士氣,誅其首領,自無不可。現時我軍戰法精良,將士效命,炮火無堅不催,先生何必以身蹈險?”白登是指劉邦中匈奴之伏,被圍白登的典故。劉吉的意思,是說那到沒辦法了,這麼幹也無不可,可現在明明不到這地步,何必呢?
“不,我需要建立一個形象,一個不可忤逆,不可侵犯的形象。”
“把巴黎的情報網建立起來吧,你們所必須做到的事,就是保證,我不會在決鬥前後,死於某一方的暗殺。”
第五章君臨(二十)
杜子騰聽著感覺到無比的頭痛,因為跟著丁一十來年,他太瞭解丁一的性情了。絕大多數時候,丁一是能聽得進別人的建議;但如果某件事丁一確認一定要這麼幹,那再怎麼勸說,也沒有意義了。
這種情況很少,十來年裡,杜子騰記得也只有那麼兩次。
當初擬定二三百騎,去把英宗從貓兒莊弄出來時,杜子騰記得,丁一就是這個態度;
還有就是建立艦隊揚帆出海的事情上,也是如此的堅定不移。
儘管這兩件事看起來,丁一的決定都是正確的,但誰敢保證,這一次仍然也是正確的?
當年去救英宗,所涉不過二三百個從衛所裡,被丁一收為弟子的軍戶。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那時大夥只有一條命,也沒現在這麼多的知識,只覺得不死就能搏個榮華富貴,要是死了,也算是把這條命報答了先生。
現在,可就不一樣了,現在大家都是穿鞋的啊!丁一關係著的,也不僅僅只是二三百人,甚至不止兩三萬人的事。丁某人一旦有個閃失,那隻怕華夏本地,被此牽連的,就得以百萬人計了。
而這時曹吉祥送上來一封信,是法王路易十一送來的。
他得悉了穆罕默德二世和丁一決鬥的事,他提出願意擔任丁一的決鬥助手。
這個年代的法國本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