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讓,實際現在仍有恩蔭,不是沒有,比如宰相可以蔭補四人,人數依然不少,並沒有壓住這個根源。我與官家也談過,也聽出來,令尊打算著手一些改變。”
是改變,非是變法。
那怕提出革新都可以,不能提變法。
但這個王巨不想再提示了,提示了王安石也未必會聽,說不定人家那也是為了表達一種決心。
“我朝不是不富,關健就是這個財富分配出現了大問題,一是從根源上杜拒,二僅是略奪出一部分財富,由令尊決定。我真沒那能力想清楚害關係。這是我說的第一條。第二條便是人。我朝為了防止權臣誤國,層層架空層次監督,並且許以言臣風聞以諫。這本來是好事,然而發展到後面,由好變弊。首先辦事拖拉,造成許多浮費產生。其次風聞以諫,真正權臣不敢諫,諫的只是弱小臣子,吹毛求疵,不做事則罷,一做事不論對錯,總能找出缺點。這也是逼得地方官員不作為,以資歷上位的原因。”
“子安兄中的也。”
“令尊說術,但有術不行。就象陛下查器甲,器甲只是一個方面,也要軍隊強大,兩者結合,才能造就一支強大的軍隊。比如我佩的這把桃溪劍,它是利劍,在我手中只斬殺了幾名敵人。但若放在姚兕等名將手中,早就喝滿了敵虜的鮮血。然而放在普通的文臣手中,頂多只是一個裝飾品罷了。我說的意思你明白嗎?”
“我懂了,就是有術還不行,還必須有人去執行。”
“然而人在哪裡?”
王雱茫然了。
“其實人人都是,我倒是想到了一條方法,但它缺陷很多。”
“說說。”
王巨將張居正的考功法講了出來。
不能說它不成效果,連天朝都採用了這種辦法。
國家又窮又落,趕忙發展GDP吧。
D擠出來了,P也擠光了,那麼最後為了GDP只好擠地皮。
於是環境破壞掉了,河水與食品一起汙染了,精神面貌也下降了,世風日下了,老太太跌倒都沒人敢扶了,貧富懸差嚴重了,民間怨懟也加大了,農民老大哥掉到貧困的臭坑裡爬不起來了。
但反過來沒有這個擠地皮,與發達國家差距怎能縮小?
一個考功法,一個資料控,產生了那麼多優點那麼多缺點。
這也給了公知吐槽的土壤。
問題是宋朝的公知強大了一百倍,一千倍。
王家父子都是聰明人,騙不得,王巨仔細地說了它的優點,以及它可能帶來的缺陷。
“如果再配合陛下的那個新詔書,每一州縣都有一名備用官員在,那麼整個死氣沉沉的官場就會活躍起來,官員再也不敢不作為。但缺陷同樣很多,因此請令尊三思。反正我想出來了,可想到了其缺陷,甚至都不敢對官家說。”王巨老實地說道。
這就是王巨思路的明確化。
現在不怕王安石折騰了,那麼索性將考功法搬出來,讓王安石去大肆折騰吧。
“是有點麻煩……”
“那是,這非是你我智慧能想清楚的,需要大智慧大勇氣的人去判斷。”王巨道。
你不行,我不行,只有你父親才行!
第三九一章鬥將
“聽君一席話,勝過十年書。”王雱說道。
現在都知道宋朝是一個重病患者,大家都在找原因,有的找出部分,但不想說,比如司馬光。有的找錯了方向,比如趙挕;褂械墓蘭普頁隼戳耍�凰盜艘徊糠鄭�熱繒歐狡健�
這些人都沒有王巨說得徹底,這也不容易的。
找出了病症所在,還要開藥方,那肯定非是王巨所能勝任的了。
這樣想……
王巨實際巴不得他能這樣想。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聰明人,但那個比喻是用在吃螃蟹身上,現在第一個治病的人,那不叫吃螃蟹,而叫出頭鳥。
王巨才不想做這個出頭鳥。
有方法,但現在不管什麼方法,只要是有效的方法,都是得罪人的活。
王巨還是好心提醒道:“元澤兄,替我向令尊帶一句話,凡事不能急,能拉攏的人儘量拉攏,這樣減少矛盾,利於變動。”
“重症非得虎藥醫了,子安,你不懂。”
那我就不懂吧,王巨站了起來,說:“元澤兄,也是,畢竟你我年輕,許多是不大懂,今天就說到這裡了,我得要回鄭白渠,那邊現在多在山區施工,我不大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