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見多少大臣,即便最勤政的皇帝,將太監與邇英閣裡學習的帝師們除外,相信一年也不會超過五十人,要麼就是群招,幾名或幾十名重臣到延和殿議事,但那又不算是單獨召見了。
高滔滔又說:“就不要說當今官家對你的賞識。”
“微臣是深受了三代人君之恩,微臣感謝不盡。”王巨道,若換成一般大臣,說不定當場乾號,不過王巨說得很虛假。
不錯,趙禎是賜了他的書,這些書是及時雨,不過自己也救了趙念奴。也許趙禎確實是一個千古好皇帝,但對自己不算有什麼大恩。
趙曙雖是王八蛋,但對自己確實還行,然而自己替他換來一個大順城大捷,說不定以後史冊就會因為這件事,對趙曙重新評價。
趙頊對自己更不錯了,如果沒有趙頊的庇護,自己現在下場會更慘。不過自己對趙頊差了嗎?
高滔滔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賣了“龍恩”後又說道:“王巨,不論誰對誰錯,因為你這件事,已經鬧得紛紛揚揚,終是對社稷不美,委屈一下,向陳襄道一個歉吧。”
現在陳襄在家生病,王巨死不認錯,兩人誰也不讓著誰,這才是問題。如果有一方低頭認錯,趙頊從中調解,說不定高滔滔都會出面調解,那麼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高滔滔也沒有想到王巨的激烈,王巨不假思索地說:“昔日董宣誓死不向湖陽公主認錯,陳襄這個偽君子哪裡及湖陽公主?太后雖是好意,可臣違心認錯,那麼不是認錯,而是從此丟掉了氣骨,如果連氣骨都不要,太后,你還何必召見微臣?”
“實際太后也不用為難,今年正月開始,微臣就早料到這一結果,微臣所交不過三兩好友,一不結朋,二不勾黨。但微臣又不附和介甫公的變法,介甫公也必然不會庇護我。然而微臣又不支援反對變法的派系大臣,這些大臣必然對微臣痛恨。沒有陳襄的發難,也會有其他人發難。況且誰能將事做得完美無缺,臣是做事的人,一做事,如果吹毛求疵,顛倒黑白,總能找到對微臣發難的藉口。因此那天陳襄陷害微臣,微臣離開朝殿,馬上將軍器監的以後事務向張若水交待,準備隨時等候陛下的處罰,離開京城。”
你太后說,也不管用!
俺都做好等著貶官的詔令下的準備了。
“哀家聽聞章惇是你的好友。”
“他是微臣的好友,可是蘇轍同樣是微臣的好友。”
章惇是變法派,但小蘇是保守派,這便是最好的證明,王巨沒有附庸誰。
“陳襄終是老臣。”
“是啊,他終是老臣,經驗豐富,手段多多,微臣不過才二十來歲,經驗少,只能如此反擊。”
這話不能在外面放,誰信啊。
但高滔滔終是呆在深宮的,想一想王巨才多大,比自己兒子還小几個月呢,如果論老謀深算,哪裡及這些老傢伙。
因此高滔滔心中想,難道真是陳襄在陷害王巨?
不管陷不陷害,今天看來調解沒結果了,她又問:“張載辭官回鄉了?”
“恩師與微臣想法是一樣的,支援變法,但又想不出好法子,朝堂朝爭激烈,他是謙謙君子,即便沒有張戩的故事,他也有了打算辭官回去著書的念頭。”
這話兒就不大好聽了,君子應當重用的,但現在是君子沒辦法呆在朝堂上,那麼這個朝堂得有多黑暗啦。
高滔滔差點嚥住了,停了停才問:“那麼何謂君子。”
這也是因為王巨,許多人開始認真反思這個君子了。司馬光不是君子,范仲淹不是君子,誰是君子?
第四五二章爭標
王巨想了一下道:“君子溫潤,溫潤如玉,謙謙君子,謝安。”
“謝安……”
兩晉發生了許多荒唐的故事,不過凡事有好有壞,晉朝雖然有許多不好的現象,不過魏晉風骨,也是史上有名氣的,還有謝安的家庭背景,否則以謝安的作風,又是在東晉,換其他朝代,那是不可能做了那麼多年的宰相。
“但不可能只有謝安……”
“太后,還有,但他們不是君子,剛正不阿,執法公正,作風清廉,清臣也,包拯、董宣。”
“上諍君王,下彈群臣,不偏不倚,思謀長遠,不畏權貴,不畏生死,是謂直臣也,魏徵、張九齡、比干、汲黯。”
“胸有溝壑,決事公平智慧,上輔君王,下安百姓,國家於平靜中悄然迎來盛世,是謂良臣,房杜,李沆、王旦。”
“為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