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王巨將江東圩從萬春圩放大到整個江東,大臣們再看著萬春圩的種種奏報與資料,立即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然而江東圩只是王巨所說的一部分,甚至南方山區幾萬幾十萬頃的小型水利,黃河中下游幾十萬頃的淤田,還有鄭國渠!
宋朝以後什麼也不要做,只要將王巨所說的這些辦好了,百年之內,都不用為糧食而擔憂了。
況且還有這條治河之策。
“王巨真沒有聽說過沈氏兄弟的萬春圩?”
“大約沒有,沈括就在京城,若是聽說過,此次王巨必會請他出來相助。不過以臣想,雖未聽說過沈氏兄弟與萬春圩,但想來一定會聽過類似的言論。只是傳到陝西后,事情走了樣,王巨也不相信。不過這卻讓他產生了靈感。”韓維說道。
“這也很不了得。”
“是啊,韓公問,你可去過江南。王巨說沒有。韓公再問,那你如何得知?王巨說,下官在華池縣,看到許多地圖,對照地勢,豈能不知道,難道韓公看不出嗎?韓公與諸臣頓時語塞了良久。”
“哈哈哈,這倒不是不可能,當時我朝平滅蜀國,太祖同樣也是看著地圖,便能指點江山,如果王巨對水利精通,看著地圖,分析天下水利,也不是不可。”
第二九七章胡鬧(下)
韓維也有些忽信忽疑,這是一個連萬春圩下面有蛟龍都能拿出來說的年代,況且有趙匡胤的前例,那還有什麼資格怦擊王巨?
並且韓琦也派了使臣,準備過完元宵節,立即下去察看黃河,第一個看能否築起王巨所說的縷堤,第二便是看能否引黃入濟,再評估一下引黃入濟的好處劣處,這便得能驗證王巨治河之策的可行性了。也許現在沒那個錢修河治河,但將來有錢了,便可以施工了。
但當真看看地圖,便能指點全國的大小水利?
所以韓維似信非信,並且一想,他心中就十分糾結。
不僅韓維糾結,司馬光、韓琦這些大佬那一個不糾結?
特別是歐陽修,這小子看一看地圖便能看出全國的水利,那老夫是不是也能看到呢?於是他將各地大大小小的地圖拿過來看,看了很長時間後,反而更糾結了。
王巨提醒,那麼就從地圖上的山川河流分析吧,這一分析得到一些似是似非的想法,也證明了王巨確實是看地圖看出來的,但具體想法呢?歐陽修越想越頭痛,老夫咱就沒有形成具體的想法?
“不過這次韓公之授命,可能會有些弊病……”
這又要從富弼歐陽修他們說起。
以前宰相除了在中書處理政務,偶爾也在家中接見臣僚,以便迅速得到第一手情報,及時決策國家大事。
但這些君子為了控制呂夷簡的權利,便上書一條建議,做為大臣,當公事公辦,有什麼事請到各個部司裡處理,不得私下有任何往來,包括親自登門拜訪,或者派下人,或者書信往來。
結果自作孽,不可活。
水洛城之爭開始了,范仲淹想調解大家,但大家不得私下往來,他如何調解?
然後各說各的,各做各的,一時間醜態百出,趙禎不得不五問範韓,新政無法執行下去了。
後來君子黨與小人黨慢慢模糊不清,這項禁令也漸漸松馳了。比如韓琦也偶爾召集下屬官員到自己家中商議,但也不敢做得太過份。總之,還有一個無形的框子拘束著大家。
因此韓維與韓絳雖是親兄弟,交往也不多,這麼多天,就是昨天他才與韓絳來往了一回,兄弟倆談論了一些時局,包括讓人側目的王巨分析水利,以及王巨的授命。
“為何?”
“殿下,沈氏兄弟起萬春圩,用費頗省,乃是好幾個原因,哪裡是江東,百姓既多又富足,水勢平緩,只要設計得當,挑起圩埂,便是良圩。但鄭白渠不同,水勢湍急,多夾泥沙,雖有百姓,百姓困於兵役勞役,原先關中乃我朝富庶之地,但自西夏構成兵禍後,陝西百姓貧困。百姓睏乏,工程難度高,規模浩大。如果楊蟠真如蔡公那樣,兩人合作圓滿,自然又為朝廷建功,若不能如蔡公那樣,兩人必產生爭端。一旦失敗,失職便由王巨來承擔了。”
韓琦讓楊蟠擔任主使,王巨擔任副使,大家滿意了。可有的人還是很擔心,如張方平,如韓絳。
而且與慶州不同,十萬敵軍到來,不死即生。
只要蔡挺不那麼昏庸,必須與王巨配合。
但這個與生死無關,至少失敗了,楊蟠肯定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