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部分

“另一人也說過,上有所愛,下有所喜,故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許多隋朝大臣事隋煬帝諂媚,事唐太宗卻以耿直著稱。國家現在最困難的就是財政,但他勸朕莫要急躁,喜怒哀樂更莫擺在臉上,否則下面官吏為了迎合朕,會斂苛百姓,以得財為政績,會害了許多百姓。”

“此人是誰,天見可憐,我大宋豈能缺少人才,”老富同志一下子激動地站起來。

“他在主持鄭白渠,正在渠工上。”

富弼又坐了下去。

那小子啊……

他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趙頊又問邊事,富弼答道:“陛下臨御未久,當先佈德澤,原二十年口不言兵,更不宜重賞邊功,干戈一起,所繫禍福不明。”

趙頊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於是又問:“治國何為先?”

“國家內部安寧為先。”

富弼的意思,皇上,你想治好國家,不能打仗,最少二十年不能打仗,沒有軍事上的浪費,國家財政就會好轉了。

如果王巨推動不起來歷史,這段對話就會很有名氣。

不打仗,國家斂財就不會那麼急迫,王安石就不會“禍害”國家。因此治國之道,必須以和為貴。

很熟悉的一段對話,正是司馬光那個意思。臣不是反對用兵,但想要用兵,國家必須實現四個現代化,那時才能用兵。

關健問題一,能不能實現這四化現代化,實際史上文景之治,漢宣之治,開元盛世,還有宋真宗的鹹平之治,幾乎是封建時代內治的巔峰。然而還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文景之治,若是沒有問題,那來的七王之亂?

生產力決定的結果!

實際這些小載面的內治,憑良心說,它們已經勝過了後來的所謂美帝治理,或者其他的什麼小康社會。與什麼封建主義無關,它們高度就是那麼高!

然而得要想一想一畝地產量只有兩石,一斗糧食運到陝西前線,得要四百文的運費,如何能實現司馬光的那個大治大同?

因此只有一個結論,一輩子苟和吧!

還有一個例證,宋仁宗倒是四十二年不用兵,當然用了兵,不過與遼國沒有用兵,慶曆宋夏戰爭後,除了儂智高之亂後,幾乎就沒有大的用兵了。結果呢?國家有沒有真正富強起來。確實是富了,但有沒有強?

問題二,就算宋朝想和平了,比如宋英宗,雖然他嚴格說是好戰派,但最終選擇的是苟和,開放互市,重新給歲賜,然而換來了什麼結果?這是邊城爭氣的,否則慶州都危險了。

就這樣,古渭城北面的那個西使城,宋朝不難受?

所以王巨給了一個合理的答案。

首先就是積欠的問題,地方欠積分為三種,一種向富人的借款,這個很早就有了,如大儒王禹偁擔任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