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與西夏小打小鬧的,遼國是巴不得的,但宋朝若滅掉西夏,遼國會面臨著什麼?
那怕耶律洪基是昏君,他也會明白這個道理的。
“堯夫,第一次遼國反應遲鈍,第二次他們反應還會遲鈍嗎?”
如果遼國插手,那就糟糕透頂了,不但滅不掉西夏,相反的,宋朝被迫兩面開戰,說不定反而有了滅國之險。
但真是這樣嗎?
然而在範純仁心中,就是這樣。
“堯夫,太宗第二次北伐時,曹彬曹公何不是信誓旦旦,以為幽雲瞬間可以收回來。我朝伐夏時,種諤何不信誓旦旦,說滅夏指日可待。然而結果呢?難道曹公與種諤不是能征善戰之輩嗎?”
竟然這樣曲解。
“厚卿,讓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範純仁終於鄭重起來,然後起身告辭。
…………
第二天王巨來到中書。
這一段時間他會非常地忙碌,首先得先熟悉政務,而且改制後的中書與原來中書完全不同了。
然後還要安排一系列的作坊,實際就是工廠了。
雖然在王巨看來,都是一些笨拙的機械,但在這時代,已經屬於科幻的機械。
不是將工藝帶過來,馬上實物就能出來的。
這必須得經過一番改造,包括原來冶鐵與鍊鋼的裝置都要推翻,重新改造。
雖然他也帶了一些工匠過來了,但必須得由他本人主持。
順利上馬後,他才能漸漸脫開身。
但剛到中書,就被太監召到內宮。
“王卿,你看。”趙頊遞給他範純仁寫的奏章。
總之,受安燾影響,範純仁這些似是非是的道理,也讓趙頊產生了迷惑。不過安燾也未必是有意迷惑範純仁,他本心就是往悲劇上想,有這樣的想法,不算奇怪。
“陛下,昨天晚上章子厚也來到臣家中,說了一些困惑的地方。”王巨語氣還是很平和的,事實範純仁這篇奏本提出了幾個擔心之處,但語氣也算是比較平和,那就沒有必要交惡了。
“臣也與章子厚說到這個問題,雖然六年後,由彼岸再加上陛下這次從國庫內庫撥出的金銀數量能達到三百六十多萬兩金,兩千四百多萬兩銀,說不定這六年下來,國家還能再湊出少量金銀。然而臣等不及到六年後了。必須再三年之內……”
“王卿,朕也未強要求你六年時間。”
王巨心中冷笑,你這個身體,能拖到六年後,那我就阿彌陀佛了。
但不能這樣說的。
“陛下,一鼓作氣,二鼓竭,三鼓衰,如果在這六年內,還不能滅掉西夏,說不定又要指望子孫後代了。然而萬一子孫後代出一個不宵之輩呢?實際留給後人解決的什麼,真是一個惡劣的說法。”
“那能不能多發行?”
“陛下,它的奧秘就是絹交成本高,技術強,難以仿製,再加上用金銀做本金,發行多少絹交,就可以隨時隨時地讓商賈兌現多少金銀。所以才會得到百姓的認可,商賈的認可,才能漸漸取替銅幣,成為一種新的簡便貨幣。雖然這些絹交發行出去後,不會有多少百姓兌現的,因為它本身就包含著巨大的成本。然而萬一呢?那麼銀行司信譽立即毀於一旦,花費重金髮行的大量絹交一文不值。因此絹交的數量必須控制在金銀數量的四分之五倍之內。就象現在,朝廷有了兩百十多萬兩金子,一千三百兩銀子,摺合是三千四百萬兩銀子,六百八十億文錢,那麼最多隻能發行八百五十億文錢絹交。”
這個數字看似嚇人,折成貫,一億餘貫了,然而這是撬動整個宋朝經濟的貨幣,一億多貫,實際少得可憐。
“就怕反覆兌現啊。”
反覆兌現也是範純仁回家後,認真思考,所擔心的地方。
也就是朝廷將絹交用一些手段發放出去,然後迅速被百姓兌成金銀,如果朝廷再將銀行司裡的絹交發放,再兌,那就需要兩倍的金銀。
到時候天大笑話就鬧出來了。
王巨答道:“這就要成熟的制度了,特別是國家的信用,以及比例的控制。只要制度完善,國家信用能跟上去,比例控制得好,百姓就會認同。況且也不是不能防範的,比如用絹交兌現金銀,可以徵收一定比較手續費用。況且除了金銀外,我朝還有大量的銅幣可以呼叫。因此會有一些對絹交不看好的人,但不會引起大規模反覆兌現的現象。除非一點,那就有一些德高望重之輩,如文公,他登高一呼,讓全國所有使用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