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自小便受盡萬千寵愛,身上流著全皇室最尊貴古老的血液的大長公主殿下來說,這樣的宴席明顯是不夠的。
她尚未及笄時,□□皇帝登基稱帝。
大長公主年幼失母,□□當年也不過是個小官,家裡往上數三代都沒甚麼底蘊,故而只把女兒丟給一個半瞎奶嬤嬤帶大。
當時年輕的□□皇帝從西北邊的洺州一路打進京城,耗時七年,每日每夜的心血皆付與諸軍社稷,根本無暇看顧教導女兒,導致大長公主本身的性格十分潑辣古怪,也並不精詩詞書畫。
□□剛登基那會兒,京城世傢俱俯首臣稱,可有些世家好歹家傳百年,血脈裡頭都流著筆墨香氣,從根兒上便不怎麼瞧得上皇帝一家子。
不過文人嘛,最最剛烈的那一批,早就在國破之前殉了國,剩下來這些除了有些不忿,其實真說有多少骨氣,那實在未必。
故而這些家族的貴女們,也只敢明裡暗裡,給那時還尚年幼的隆平公主軟釘子吃。
隆平小公主未曾及笄,不通詩畫,不懂史實,一口官話講話尚且算不得清晰,談吐也不文雅。
雖然她是皇帝唯一的小公主,但仍舊叫那些風雅的貴婦貴女們暗自搖頭,而宴上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隆平公主都接不下來,聽得似懂非懂,大多數時候更是一頭霧水。
很快,隆平公主連宴都不赴了,自己一個人在宮裡頭,亦是悄無聲息的。
京中貴人們私下都笑言,這位說話都帶著稚拙土味的公主,終於認清事實,不再來硬融她們的圈子了。
實則不然。
隆平公主比誰都要強。
即便她那時還是個年幼的孩子,可是骨血裡面的那份堅韌的倔氣,與開國皇帝如出一轍。
她又不傻,怎麼可能不知道那些成日環佩叮噹的貴婦貴女們,私下瞧不起她?
可是父皇根基未穩,而她是個極其聰明識趣的公主,從不會給父皇添麻煩。
於是她從緊閉宮門那日起,就命令宮中女官,教她社交禮儀,並且每日惡補詩書功底,手腕上綴起鵝卵大的玉石,咬著牙紮紮實實地開始練字。
那段時間不但隆平公主每日繁忙充實,宮中女官和請來的先生皆被她折騰個底掉。
不過好在隆平公主雖然性格古怪,脾氣又十分烈性,但卻是個說一不二的性子,每日該做甚麼就是甚麼,即便再累也要挑燈完成。她又很聰明,雖然並不好學(……),但卻令幾個師父教的非常舒心。
隆平公主好勝好強,但她不會把瞧不起她的人都弄死。
她只會讓這些人睜大眼睛,看著她是怎樣一步步越過她們的,看著她是怎樣比她們更儀態萬千,尊貴睥睨的。
如此整整五年春去秋來,在隆平公主及笄時,她突然出現在京中貴婦人的視野裡。
長成少女的公主,繼承了□□皇帝凌厲上挑的眉眼,和元后嫵媚大方的相貌,這些特徵融合在一起,使得她缺少了身為貴女的詩書嫻雅之氣,卻有了獨屬於皇家的傲然貴重。
這消失多年的隆平公主,不僅談吐悠然得體,通身的氣場也叫人忍不住巧笑討好。只是公主她非常漠然,幾乎甚少與任何貴女有私交,只是偶爾得了趣味,也會淡笑賞賜些內造的小玩意。
不但如此,隆平公主也開了幾場宴席。
其中最最盛大的一場,是在皇帝陛下的順徵殿。
那可是皇帝接待近臣,並批閱奏摺的地方。尋常時候,即便是再受寵的宮妃,也不可能有機會進這樣的地頭。
可是隆平公主是皇帝的掌上珠,從前多年的虧欠,和對原配的眷戀深愛,使得□□皇帝把隆平公主捧在了掌心。
一個順徵殿算甚麼?
即便隆平想要把御花園挪平當馬場,高祖皇帝頂多就是叫人另做一個園子。賞花兒嘛,去哪裡不好?朕家囡囡開心最重要。
可是能進順徵殿吃宴的貴人,不是從前賣力討好過隆平公主的,那就是出身極為高貴的。
有些上下不著,但平日裡也很有顏面的,反倒不在被邀請的行列。
這趟宴席用的酒樽碗筷,皆是統一從西域進貢的浣月玉石打磨而成。這玉石本就千金難求,即便求得了,沒有頂尖的手藝師傅,仍舊無法打磨出薄如蟬翼的壁壘,不是磨碎了,就是不敢動手辭工的,便是頂尖的貴族家裡,也未必能有一套。
而吃用的,皆是□□皇帝的御用大廚親手做的。
那個大廚是高祖打天下時遇上的一位民間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