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工程可以說沒有什麼難度!
但是,橋樑呢?
太難了。
除去無數的小的連名字都沒有的河流,還有黃河、長江、淮河等等一系列的大江大河。
怎麼辦?
這些橋樑的架設,如何才能完成?
單靠現在他手中的這些器械、條件、哪怕是資金,都不可能完成。
建設大橋,工程難度很大,大到難以想象。
不但要有足夠的電力配置、各種資源配置,還要有各種人才、機器,要在長江之中打造圍堰,要在黃河裡鑽孔打樁。
有時候,甚至要截流改道。
最關鍵的是:保證橋下通航的大跨度,要使用世界預應力混凝土。
缺一不可。
第175章一個時代的開啟
這些東西怎麼辦?
現在讓手下人去建造?
三個字,不可能!
所以說,雖然能起的作用並不大,可是總體來說,大淩河橋的建設,也能積累那麼一些經驗,至少可以保證下次在修橋的時候不犯最低階的錯誤:比如斷樁、工期安排、交叉施工的控制等等。
大淩河橋不大,放在現代社會來說,一個哪怕是最小的包工頭老闆帶著幾個人都能完成,然而,朱常淵還是調集了所有日月島島上的建築師、設計師、勘探人員、施工人員,甚至是老江,過來觀摩,學習。
這也是不多的可以學習的機會之一。
甚至朱常淵自己,每天都跑到現場學習一段時間。
但是,他身上的任務艱鉅,肩上的膽子太重,事情繁忙,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吊死。
他還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做:鍊鋼!
按照目前的工期進度,再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除了大淩河橋之外,整個阜錦鐵路其餘的地方都可以安裝軌道了。
但是現在,鍊鋼廠才剛剛除錯完畢,還沒有生產出哪怕是一公斤的鋼鐵。
從古至今,從落後到發達,鍊鋼的階段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古代的鍊鋼方法,中國人也叫做冶鐵之術。
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從山上採集下來鐵礦石以後,放在一個專門的容器中,用木炭或者是煤炭鼓風加熱,當溫度達到一千二百度的時候。鐵就變成了半熔融的狀態。去除一些雜誌之後。便可以得到古代人所說的鐵。
古人也叫這種鐵為熟鐵,其實,在現代社會的觀點看來,還是生鐵。
不但其中的含碳量高,雜質也高的要命,而且,很脆,若是用這種鐵製成了刀槍。延展性很低,容易折斷。
所以,古代人的劍,要在這種冶煉出來的鐵的基礎上,反覆敲擊捶打,將其中的大部分雜質都剔除出來,才能變成質地稍微好一點的鐵。
這種經過反覆敲擊捶打的鐵,才能製作出很好的兵器。
第二種鍊鋼的方法,是土法煉鋼。
怎麼練?
很簡單,將鐵礦石開採出來以後。在土爐中加熱,其溫度當然要比古代高的多。直接將鐵礦石融化成含有雜質的鐵水。
因為雜質和鐵元素的熔點不同,由此分離出來,如此,則可以剔除大部分的雜質,從而只保留鐵元素,還有其他的一些難以去除的雜質,比如錳、磷、硫等。
當然了,其中的磷和硫屬於有害雜質。
總體來說,這種方法煉出來的鋼要比古代第一種方法煉出來的鋼要好一些,然而,一般來說也很難達到要求。
比如,“******”時期,中國一年生產兩千萬噸鋼材,就是靠這種全民式的土法煉鋼得出來的,結果就是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森林,鋼材還不合格。
第三種鍊鋼的方法,也就是現代社會的鍊鋼方法。
首先將鐵礦石破碎,融化,得出生鐵。
再將生鐵經過第二次的煉化,去除其中的的有害雜質,並且將其中的碳含量降低到2%以下,甚至加上一些特有的錳等有益元素以提高含量,最終制成各種所需的鋼材。
這種鋼材,也就是現代社會經常用的鋼材,比如鋼筋、鋼板、鐵軌用鋼等等。
朱常淵的這種鍊鋼爐,基本上介於第二種和第三種之間,而且,靠近第三種。
也就是說,雖然他能煉出基本上合格的鋼,比如做個鐵軌什麼的絕對夠用,做建築鋼材也基本可以,但是,要做那種高強度的預應力鋼絞線之類,恐怕就不行了。
“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