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國家大事,肯定陛下收回成命,另譴高明,如此則微臣幸甚,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卻沒想到高宗聞言之後竟然微微冷笑,隨即大聲喝道:“好你個李敬玄,如今外敵進犯,朝廷正在用人之際,你不說為天下計義無反顧,竟然讓朕收回成命,另譴高明!哼,你身為當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難道就是這樣報國恩的嗎?吐蕃之事,便是劉愛卿需要朕,朕都會親自前往,毫不退縮,更何況是你李敬玄!此事斷斷不許,你速速回去準備出征吧,朕乏了。”
說完之後,高宗便下令身邊內侍將李敬玄趕出後宮。
李敬玄苦著一張臉,唉聲嘆氣了半天,卻是無可奈何,只好走出後宮,可是他這一路失魂落魄,渾然已是做夢一般。
“唉,沒想到我李敬玄竟然如此倒黴,話還沒說完,就被陛下一頓斥責,莫非是天要亡我乎?憑我這兩下子,對戰吐蕃名將噶爾欽陵,而且是以十八萬對戰三十萬,如何會有勝算?我恐怕劉仁軌這老兒和武后那毒婦,正眼巴巴的看著我戰敗之後遭受處置的笑話呢。難道我竟然就這樣成為他們的笑料?”
李敬玄一路唉聲嘆氣,神思不寧,竟然險些撞到了人。
“對不住,對不住。”李敬玄連連道歉,說完之後就欲再度往前走去。
這時候卻聽得一人說道:“原來竟是李相!不知李相今日何故如此心神不寧?可是為了吐蕃征戰之事?”
李敬玄聞言一怔,順著聲音看去,這才發現對面那竟然是周王李顯,頓時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流著淚說道:“大王,下官不懂軍事,如何能夠對敵作戰?這擺明了是遭到奸人陷害,這倒也罷了,關鍵是這會讓我大唐十餘萬將士無辜流血,下官心中不忍,故此還請大王能救那些將士一救,下官代表那些將士深深感謝大王恩德,除此之外,日後下官亦定然結草銜環,不忘大王恩德。”
李顯聞言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此事非說話之所,李相且前往東宮,找太子商議此事,小王亦會隨後便到,此次定然竭盡全力,以助李相。”
“多謝大王,大王之恩,如同再造,下官日後定當湧泉相報。”李敬玄頓時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對著李顯拱了拱手,然後急匆匆的前往東宮而去。
在李敬玄離開之後,李顯一個人呆呆的站在那裡,深深嘆了一口氣。
其實李顯對李敬玄也沒有什麼好感,因為他比武后、高宗和李賢都更加了解此人,這李敬玄雖然看起來很是正派,而且也頗有才幹,所選拔的人才都是人盡其才,絕對是稱職的,然而太過於貪戀權力,甚至為了手中的權力首鼠兩端,腳踏兩隻船,一邊宣稱效忠天后,一邊暗中投靠太子,然則李顯卻知道,他其實對誰都沒有誠意,在乎的只是手中的權力,剛才雖然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前線的將士著想,實際上卻是生怕擔負戰敗的責任。
不過李顯最在意的,卻反而是李敬玄最不在意的,這便是那十八萬將士的性命。這可都是大唐的子民,經受了長期戰爭的考驗,一個個都是鐵血男兒,若是就這麼被一個不知兵的領頭人給葬送了,實在是大唐的莫大損失!
劉仁軌和武后為了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可以置這十八萬將士的生命於不顧,李顯卻做不到這一點。
“這些將士們在前線拼死拼活,可是你們卻為了一個小小的陰謀而置他們的性命於不顧,難道十八萬忠勇的將士,竟然還比不上那一點點權利的爭奪嗎?你們可以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死去,但是我們,做不到!所以,這一次就算是冒著得罪母后,甚至得罪父皇的危險,我也要全力阻止此事!”李顯緊緊握著拳頭,默默的說道。
第209章為了同一個目標
永安宮,東宮明德殿。
“啊?你,你說甚?連父皇都這樣說?唉,這事情怎的發展到了這一步?”皇太子李賢在聽李敬玄說完之後不由得吃驚不已,輕輕嘆道:“此事很是明顯,絕對是劉仁軌那廝的陰謀,哼,平日裡本宮看那廝一本正經的樣子,還以為是個直臣,卻沒想到竟然也是如此小肚雞腸,挾私報復,哪裡還有甚正直無私的風骨?可是這麼簡單的道理連本宮都知道,父皇怎的也看不出來?真是老……”
李賢本來想說高宗老糊塗了,可是剛說了一個字,就意識到不對,連忙住口不說,可是話中的意思在場的哪個都是清楚明白。
但是所有人全都毫無例外的裝聾作啞,好像剛才李賢什麼都沒說一般。
李賢見大家都是這樣的表現,心中略感安慰,但是他卻也是滿臉的尷尬,過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