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郝處俊也向李顯舉薦了他門下一些忠義的官員,這才目送李顯離去。
李顯雖然收穫了李義琰和其他一些官員的幫助,然而卻失去了郝處俊這個這一年多對自己諄諄教導的好老師,總體來說還是損失遠遠大於得到。
好在武后的親信、戶部尚書崔知悌也在這一年死去了,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朝廷任命中間派的蘇味道為信任戶部尚書,這蘇味道雖然在表面上黨附武后,但實際上卻已經暗暗倒向了李顯,所以這對於李顯也算是一件好事,最起碼李顯可以從他那裡得到一些關於武后黨羽的訊息。
而到了年底,一則令人震驚的訊息傳來,新羅戰局竟然發生了逆轉。
原來在大軍開戰之後,一開始進展的十分順利,李旦雖然不懂軍事,可作為主帥的薛仁貴卻是久鎮遼東,對那裡的情況很是熟悉,再加上他這十餘年來練兵不輟,麾下將士十分精銳,所以一路勢如破竹,僅僅兩個月就攻下了新羅三十餘城,使得新羅主力只好龜縮在東南地區不到三分之一的國土中苟延殘喘。
可誰都沒想到的是,就在此時,契丹的大賀氏部落聯盟首領李盡忠聯合妹夫孫萬榮,殺死了新任營州都督趙文虺,宣佈造反,與此同時,長期遷居營州的粟末靺鞨酋長、年僅十四歲的乞乞祚榮率部造反,自稱大氏,因此被稱為大祚榮,宣佈與唐朝決裂,誓報殺父之仇。
而就在這時候,倭國因為反對新政而流浪在東北邊界的流寇集團竟然也突然派出了大批船隊,封鎖了大唐到三韓的海上交通線。
如此一來,整個營州地界全都被叛軍佔領,這導致出征新羅的大軍與大唐之間的聯絡被割斷,糧道也被斷掉,大軍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
除此之外,剛被打壓下去的突厥也再度活躍起來,派兵進攻單于大都護府,大唐的整個北部邊疆再次陷於動亂之中。
第267章賢才還是庸才?
朝堂之上,高宗與武后的面色都不怎麼好看,畢竟薛仁貴的大軍被封鎖在東北疆域之內,糧草斷絕,處境非常不妙,況且那裡面還有他們的兒子,豫王李旦。
雖然目前這支大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危機,然而相信只要時日長久,這一支沒有了糧草的大軍定然會全軍覆沒,無一能夠倖存。
甚至不用說其他,就算是他們的兒子李旦遭到生擒,大唐就會陷入空前的被動,那時候可就是投鼠忌器,要錢給錢,要錢給地,一旦到了那種地步,大唐就算是再強大富庶,也都是填不滿的無底洞。
可那是武后用來制衡李顯的最重要一枚棋子,是高宗目前最疼愛的小兒子,怎麼能夠不管呢?更何況大唐的尊嚴決不能被對方就這樣狠狠地踩到地下,如果此戰失敗,估計大唐數十年的安寧會被打破,大唐的霸主地位也將會嚴重動搖,無論是高總還是武后,都絕對無法承受這樣嚴重的後果。
“眾卿,現在該如何是好?”高宗一臉憂慮的看著群臣,沉聲問道。
“這……”群臣聽了高宗的話,盡皆沉默不語,過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才見侍中裴炎慢吞吞的說道:“陛下,微臣當初就說過,輕易開戰不是什麼好事,凡事都以和為貴,可是偏偏有人為建武功而執意開戰,現在釀成一場大禍,幾乎難以收拾,依微臣看來,如今之勢莫如議和,只要我大唐付出足夠的誠意,相信契丹、粟末靺鞨與新羅等國都會同意停戰,如此一來,戰事結束,天下重返太平,各方減少無數傷亡,豈不是一樁好事?”
這時候卻聽得大理少卿狄仁傑上前,大聲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此事不妥,當此之時,我軍若是議和,賊子定當拼命勒索,而我大唐向其貢獻財物,無疑是開門揖盜,我給予對方財物越多,對方實力便會越強,對方實力越強,對我大唐之威脅就越大,事情發展到最後,恐怕我大唐再富有,亦無法滿足賊子之野心,如此一來,微臣恐怕我朝將會重演漢初之匈奴、隋末之突厥故事也,因此微臣認為,議和之事,萬萬不可。”
“哼,狄少卿說得好聽,可是如今我大唐局勢危急,除了議和,又如何破這個局?”裴炎如今是侍中,門下省的最高長官,即便是在宰相之中的地位也絕對排在前三,如今提出的意見竟然被一個小小的正四品官員所反對,如何不生氣?哼了一聲,對著狄仁傑斥責道。
卻見狄仁傑竟然絲毫沒有懼色,而是繼續說道:“裴相,時局還沒有那麼嚴重,薛大將軍雖然受困,然軍中糧草還可支援半年,只要我大唐派遣援軍,平定契丹與粟末靺鞨叛亂,大事猶可為。”
之後狄仁傑轉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