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唐之福啊。”

李績表面上對李顯十分誇讚,可內心裡卻對李顯的理論並不贊同,因為打仗靠的並不是仁慈,有的時候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人的不負責任,想他李績一生征戰,從來也不是什麼仁慈的主,不過聽聞李顯方才這一番話,他對李顯的疑慮倒是完全消失了。

“吾是否太過捕風捉影乎?此子多大年紀?如何會有這等韜略手段?”李績不由得暗笑自己疑心太重,同時也為自己對一個幼兒都如此猜忌而暗暗慚愧不已。

可這時候的李顯卻並不想放過他,而是大聲說道:“懋公祖父既看出兩位將軍此行必敗,為何不上奏皇上,或命君上發下敕書,令兩位將軍改變策略,不致有此一敗?”

李績苦笑著搖了搖頭,然後溫和的摸著李顯的頭說道:“大王有所不知,軍中有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兩位將軍既為領兵正副總管,便有指揮全權,休要說是老朽,便是聖人亦難以干涉,更何況邊關遙遠,形勢多變,便是有敕書到達,戰局恐已了結。”

其實這也只是李績表面上的回答,而其中的深意根本不足為外人道,不過這一點李顯倒是清楚,顯慶五年之後,高宗忽犯頭風,鑑於太子幼小,大臣權重,便將政事交予武后處置,武后則乘機擴張勢力,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王德儉、袁公瑜、侯善業等人亦紛紛投靠,這令高宗感到了隱隱的不安,於是開始與武后爭權。

這一次鐵勒九部叛亂,高宗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便任命親信將領鄭仁泰和薛仁貴出征,以便待得二將得勝立功後進行升賞,武后則鐵勒出身的將領契苾何力,卻被高宗駁回,這一次二將得勝,武后心中自然不悅,所以李績雖知以鄭仁泰之能,並不足以平定鐵勒叛亂,卻也不敢置喙,只怕此舉會因此得罪了武后,從而改變自己在二聖爭權中保持中立的策略。

“唉,吾老矣,這許多年來苦苦建立的家業可不能因為一時糊塗而葬送殆盡。所以,如今二將戰敗之事,只能秘不出口,任局勢自然發展,至於這小兒,吾倒要想辦法封住其口,否則一旦牽扯出我來,便不能似如今這等作壁上觀了。”

李績看了看眼前的李顯,略略想了想,便開口問道:“老朽素聞大王聰慧,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然則大王不喜讀書,卻是可惜了,譬如今日之事,大王雖能斷定二將必敗,卻只是從仁義角度分析,需知仁義雖可用於理政,于軍事戰陣則不必拘泥,其實仁泰若敗,當為其恃勇猛進之故。不若這樣,老朽這裡有幾部兵書,晦澀難懂,老朽斷定以大王之才,半載之內恐難領會,你我今日便來賭上一賭,若是大王果真能夠融會貫通,老朽便將老朽所註解之李衛公兵法傳授於大王,若是老朽僥倖勝出,大王需依老朽一事,不知大王可否賭上一賭?”

第18章造反頭頭李敬業

“啥?衛公兵法?大唐第一軍神所著兵書,而且還是由第二軍神所註解?”李顯聞言頓時心中大喜,他這幾年雖然一直謀劃著學習武藝,卻也深深知道學習兵法才是真正的決勝之道,如果自己能夠將這部融合大唐兩大戰神心血的李衛公兵法融會貫通,日後定然會藉此立下赫赫戰功,為自己在軍界立足打下基礎,而只要有兵權在手,自己哪裡還在乎武后給自己來一個廢帝之舉?這可真是天上掉下了一個大餡餅啊!

雖然明明知道這一次李績之所以那麼慷慨,只不過是為了想辦法套牢自己,讓自己沒有機會開口,可是在如此香甜的誘餌面前,李顯還是忍不住要吞了去,更何況這對自己根本沒有任何損失,因為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就不會把今晚的事情禿嚕出去的。

可李顯還是強行壓制住心中的狂喜,裝作為難的思考了半晌,然後緩緩說道:“懋公祖父莫要為難了孫兒,想孫兒一介稚子,連字都還認不齊,如何能夠讀得懂兵法?算了,孫兒認輸便是,大人有何要求,但請吩咐便是。”

李績雖然兵不血刃的迫使對方認輸,但這卻不是他的最主要目的,因為他想不著痕跡的讓李顯守住秘密,並不想透過提醒對方來加深對方的印象,所以,他連想都不想,便呵呵笑著說道:“大王若是這等說,我等賭約便甚是無趣了,老朽素聞大王聰慧,又一向堅忍不拔,若不試上一試,如何得知便是必輸哉?更何況,即便是輸了,大王還可學得一些兵法,於大王並無壞處,又何必輕言放棄?”

李顯聽了李績的話,又略略沉思了片刻,這才點頭說道:“公言極是,既如此,小王便勉力試上一試,能與公賭上一賭,便已成為我朝一段佳話,至於勝負,本就不是孫兒所求,又何必掛懷?不知是那一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