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當然就是女皇和親王把蜜月旅程選在了甘肅,是否意味著明軍即將在西線展開大的進攻?不管朱佑榕還是向小強,要麼笑而不答,要麼就輕描淡寫,說自己僅僅是來度蜜月的,和軍事行動無關。
相關的報道立刻就被蘇聯情報機關獲取了。在莫斯科,面對明國女皇和人民衛隊司令這種似是而非、輕描淡寫地回答,斯大林更是反覆懷疑。他整夜都抽著菸斗,翻來覆去地踱步子。最後思來想去,總覺得他們既是設騙局,也絕不會設得那麼簡單。他們越這樣說,越說明是在製造迷霧,主攻方向越可能是在東線。
但是,斯大林既不敢把中亞的軍隊調往西伯利亞,也不敢把西伯利亞的軍隊調往中亞。他越狐疑,越拿不定主意。
於此同時,明軍開始用一個代號來稱呼即將展開的軍事行動,叫做“七月風暴”。無論是南京還是蘭州,明軍都在用這個代號。“七月風暴”這個詞頻繁地出現在明軍內部的檔案、電報、信件上。很快,這個代號又被蘇軍情報部門獲得了。
於是,莫斯科的情報軍官們和斯大林,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因為七月份是很不適合在中亞發動進攻的。南北二疆那地方,除了冬天,夏天就算是氣候最嚴酷的季節了。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毒辣的太陽如流火一般,能在坦克鋼板上煎雞蛋。人不喝水站在戈壁灘上幾個小時,就成脫水標本了。到了晚上,又變得如冰窖一般,寒冷徹骨。在這個季節發動大規模進攻,絕對是不明智的。
而在東線西伯利亞,情況就相反了。夏天的西伯利亞,氣候溫暖宜人,只要穿單衣就行,夜晚也可以輕鬆的露營,連帳篷都不要。無論是被服還是燃料,需求都減少了很多,最適合部隊輕裝推進。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白天變得很長,夜晚變得很短,一天中可用於戰鬥推進的時間很長,很適合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
唯一的壞處,就是夏天的西伯利亞比較泥濘,不太適合裝甲兵團或機械兵團推進。但是這是一把雙刃劍,明軍不能用裝甲兵團,蘇軍顯然也不能用。雙方就只能以空軍和炮兵掩護步兵為主,相互推進。然而步兵交鋒的結果,已經在前階段的西伯利亞戰場上顯露出來了。蘇軍步兵明顯不是明軍步兵的對手。至於空軍,現在優勢也已經轉到了明軍那一邊。蘇軍也就剩下炮兵這一項,算是還不輸給明軍了。
除了軍事上的考慮,還有政治上的因素。畢竟明國費那麼大的力氣,扶植起來了白俄政權,並不是因為好玩。主戰場在西伯利亞,白俄政權顯然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麼一番分析,斯大林更相信了明軍的主攻方向是西伯利亞。
斯大林表明瞭看法,那麼下面自然就只有順著他的聲音了。即使有和他相反意見的人,也都很明智的把嘴閉上,不敢說了。閉嘴不說話,這已經算是很有原則、有勇氣的人了。更多的人本來認為主戰場會在中亞,但是看斯大林已經這麼說了,也立刻倒向斯大林這一邊,堅決主張主戰場會在西伯利亞。經過了那麼多年殘酷的黨內鬥爭、大大小小的清洗,能倖存下來的人,每人都深諳明哲保身的真諦。
於是,莫斯科龐大的紅軍指揮系統開始運轉,再次從歐洲部分的幾個軍區調部隊,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向東運,增援後貝加爾湖邊防區。而中亞邊防軍區,雖然沒有被抽調走部隊,但是也沒有得到一兵一卒的加強。很多在長期的拉鋸戰和圍剿游擊隊戰鬥中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嚴重不滿編的部隊,也沒能得到替換休整,也沒有任何補充。不僅如此,莫斯科傳達到中亞邊防軍區的,也僅僅是例行公事般的“加強戒備”命令,並沒有更詳細、更嚴厲的命令。駐守在南北二疆的蘇軍部隊,也就像之前那樣,公事公辦地、很官僚地在下面部隊傳達了一下“檔案精神”,此外就沒有什麼動作了。
':'
' '
第201集 大漠衝鋒
1938年5月15日星期天的凌晨四點半,代號為“七月風暴”的軍事行動開始了。
南到祁連山脈,北到北山山脈,明軍的進攻正面總長200公里,共動用40個師,其中20個是裝甲師,衝在最前面,20個摩托化步兵師在後方跟進。
在週末的凌晨突然進攻,這是明軍一再運用過的老手段了。但就是這樣的老把戲,卻一再得逞。這次也沒例外。除了蘇軍中亞邊防軍區方面的麻痺懈怠之外,也要歸功於明軍的另一個“小把戲”。明明是五月份進攻的軍事計劃,卻取名為“七月風暴”,給人以相當大的誤導。其實按道理說,代號叫什麼名字,和軍事行動本身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