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部分

皇走的時候給了姐姐,母親的棋,父皇走的時候,卻誰也沒給,他大概想一直帶在身邊。朕也想要,就偷偷留了下來。”

天子哽咽著說完後,馬宇不禁想起了先帝,想起了先帝走後突然崩塌的大漢社稷,他心中酸楚,淚水悄然滾落。

君臣兩人跪在地上,一個撿,一個擦,心無旁騖,心中一片寧靜。

第四十三章 長安亂(二)

司徒府。~~~~

胡軫面對皇甫嵩咄咄逼人的眼睛,面對指著自己的長戟和長箭,猶豫了。

是血濺大堂,立即被皇甫嵩砍下腦袋,還是背叛董卓,背叛自己和董卓將近三十年的兄弟之情?

胡軫的大軍隨董卓撤回關中後,首先得到了兵力上的補充。自從南軍有數名都尉陰謀叛亂後,董卓就開始逐步削減南軍的人數。兩萬南軍一部分被董旻帶到了郿塢,一部分宿衛禁中,一部分被補充到了北軍各部。胡軫帶著五千人馬駐防於武關。

牛輔兵敗關西后,董卓打算再度集結大軍,儘快發起反攻。他在郿塢急書胡軫,讓他趕到長安商議攻打韓遂之事。胡軫本想推辭,因為董卓的意思很明顯,要讓他代替牛輔到關西前線指揮。

現在牛輔和李傕、郭汜等統軍大將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要想打贏關西的仗,這個主帥必須要換。目前幾個中郎將中,董越是自己的侄子,董卓肯定要放在身邊。成廉、段煨、鮑鴻在西涼軍中沒有威信,無法出任大軍統帥。唯一符合條件的就是皇甫鴻和胡軫。董卓當然不會把軍隊交給皇甫鴻,所以只有胡軫這一個唯一人選。

胡軫不願去,他沒信心打贏韓遂。關西如果再打輸了,自己這條命就玩完了。但董卓的軍令他又不敢違背,只好皺眉苦臉地到了長安。現在他悔得恨不得給自己一刀。早知道長安要發生兵變,董卓就是威脅要打斷自己的腿,自己也不來。

大臣們的兵變會不會成功?如果王允和皇甫嵩失敗了,自己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自己和董卓這麼多年兄弟,董卓嫉惡如仇的性情自己還是一清二楚的。

“你殺了我吧,把我的腦袋拿給董大人。”胡軫咬咬牙,斷然說道,“我和董大人在西疆並肩殺敵二十多年,你讓我背叛他,絕無可能。”

皇甫嵩臉色一寒,殺氣凜冽。

王允氣得臉色鐵青,揮手喊道:“拖下去,斬了。”

胡軫自知必死,膽氣大盛,他指著王允的鼻子罵道,“老子十六歲從軍,至今已在沙場上鏖戰了三十年,為西疆,為大漢,立下了無數功勳,你算什麼?你為大漢做了什麼?你如果沒有顯赫的家世,你算個屁啊。你說董大人是亂臣賊子,那你又是什麼?當初董大人要遷都長安,要廢除五銖錢的時候,你站在朝堂上說了什麼?你難道不是亂臣賊子?”

“殺,殺……”王允大怒,咬牙切齒。~~~~

圍在四周計程車卒剛要撲上去,皇甫嵩突然“哼”了一聲,不怒自威。士卒們畏懼地看看皇甫嵩,躊躇不前。

王允指著皇甫嵩高聲質問,“皇甫大人,難道你要抗旨?”

楊彪和淳于嘉等諸多大臣目瞪口呆,一時茫然失措。

“我再說一遍,北軍是大漢的北軍,不是董卓的北軍。北軍將士的所作所為都是奉旨行事,和北軍將士沒有任何關係。北軍上下是否有罪,你王大人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只有陛下說了算。”皇甫嵩看看王允,沉聲說道,“把胡軫交給我。”

王允怒視皇甫嵩,連連搖頭,“好,好……”

“傳陛下聖旨,凡董賊一黨,抄沒家財,九族盡誅。”王允站在大堂上,高舉著聖旨,指著一幫被抓的大臣厲聲吼道,“拖出去,殺……”

被抓的大臣都是董卓的宗族子弟和故吏親信,其中還有一位甚至官居九卿,這些人有的嚇得面無人色,有的破口大罵。依照大漢律,秩俸兩千石的大員如果違律,必須要經廷尉府審理,再經天子御批,然後才能定罪。如果是殺頭的大罪,那手續就更繁瑣了,但此刻王允已經抓了狂,什麼律法不律法他一概不問,先殺了再說。

有大臣高呼:“亂臣賊子者,王允也。”不過喊也沒用了,王允一聲令下,幾十顆頭顱落地。

太尉楊彪、司空淳于嘉等大臣也覺得不妥。本想勸勸王允,但王允瞪著眼睛說,“董卓不死,我的腦袋就沒了。殺了這些禍國奸侫,我王允也算沒白死。”

“董卓不死?”太尉楊彪大驚失色,“這次還殺不死董卓?”

王允抬頭看看大堂外的天空,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