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否則劉交不可能有條件去讀書。
當然了,這僅僅是猜測,沒有任何史實根據。
總的來說,劉家的情況不算太差——劉老漢能找情人生私生子,劉季也能做小吏,肯定不是一貧如洗的那一類。但是也不算太好,除了劉交之外,劉家三兄弟都要下田幹活,呂雉這個大家小姐嫁過來之後,也要帶著一雙兒子下地。(這裡補充一下,按秦法,男子成年後,是要分家獨立門戶的。也就是說,劉季經常性的帶人到寡嫂家混飯,是不厚道的。)大概可以算到中農到富農之間。
2,劉邦的出生年月。
史書裡沒有劉邦年齡的記載,現在的兩種說法,都來自於註解,《史記集解》皇甫謐說,“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生,至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年六十二。”《漢書》則是一個叫瓚的人注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壽五十三。”兩者相差九歲。
皇甫謐,以及這個叫瓚的人,據說都是魏晉年間的人,很難說哪個說法更可靠。
本書中取劉邦生於公元前247年,卒年53,主要是考慮這樣和呂雉年齡差距能略小一些,但也不是空穴來說,是從一本書裡得到的啟發。史記《項羽本紀》裡項伯去救張良時,曾提到一件事:劉邦問張良,項伯和張良哪個大,張良說,項伯大一些,劉邦脫口而出:“吾得兄事之”,以常理推測,張良應該略長於劉邦,這樣劉邦才不需要問項伯的年齡,直接說吾得兄事之。而張良的生卒雖然不詳,但是按相關記述,大致可靠是生於公元前251年左右,那麼劉邦生於公元前247年,應該比生於公元前256年更加可信一些。當然了,這也是僅僅稍微可信一些,並不絕對。
我考慮的,主要還是呂雉的年齡,這個等到說呂雉的時候再討論,要不然就牽扯太廣了。
這兩個問題說完之後,來說說劉邦的其他方面。
二,劉邦的能力
劉邦有沒有能力?這個問題不用問。他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短期內從平民崛起的帝王,肯定不是吃乾飯的,說劉邦沒能力,那顯然是很白痴的問題。我們要討論的是,他的能力究竟有多強。或者說,他能奪天下,完全是因為能力的因素,還是其他的因素更多一些。
1,劉邦的用兵能力。
這個答案是比較直接的。韓信和劉邦討論時曾經很不給面子的說,陛下將兵,不過十萬,我韓某人就比較牛了,多多益善。劉邦很不爽,但是這個不爽,是因為韓信不給他面子,而不是韓信貶低他。基本上可以說,將兵十萬是劉邦的能力槓子。有兩點佐證,其一,劉邦在入關之後,有兵十萬,基本上也沒出過什麼大問題。因此他能將兵十萬,是比較可信的。其二,當了皇帝之後,多次帶兵出征,大致也在十來萬左右,戰績還行。而兩次大兵團作戰,一次是彭城之戰,五十六萬,輸得老婆孩子都丟了,一次是三十二萬打匈奴,被人圍了七天七夜,當然這兩次作戰都有其他因素,不過劉邦帶這麼多兵已經指揮不靈,大概也是一個因素。因此說劉邦帶兵十萬左右,應該是符合實際的。在那個時代,這個能力不能算差,雖然比不上韓信和項羽這樣的超一流水平,但比起英布、曹參這樣的鬥將,還是高出一籌的。不算超牛,但可以算中上水平。
2,交際能力。
坦白的說,這一點是劉邦的強項。
說這一點是劉邦的強項,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沛縣吃得開,在一個小地方吃得開,當然不錯,但是遠遠算不上牛,他最強的地方,在於他能屈能伸,既能把樊噲這樣的粗人收拾得服服貼貼,打罵由他,也能在張良、酈食其這樣有身份的人面前低頭,更能自降身份,和比他年輕近一輩的項羽做兄弟,當然這也並不妨礙到時候對兄弟下黑手。做得大爺,也裝得孫子,是劉邦的一大特點,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這一點很重要,很多成功的人士都具備這一優良品質。而且大部分是先裝孫子,孫子裝好了,才有機會做大爺。一開始就做大爺的,往往最後要做孫子,甚至連孫子都不得做。
正因為劉邦能屈能伸,所以在他的身邊,不僅有曹參、蕭何這樣的吏,有樊噲這樣的武夫,漸漸的也有了酈食其這樣的狂徒,張良這樣的智者。
但是我們也要清楚一點,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張良、韓信、陳平之流,都是後來才到劉邦手下,而且這還要歸功於項羽。況且這一招也不是無往而不利的,劉邦有人緣不假,但離人心所向還遠得很,先是雍齒看不上他,帶著豐邑投降了周巿,害得劉邦的家人全成了俘虜,後又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