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簽訂的友好互助條約,朝鮮的所有港口都對中國艦隊開放。並有義務在戰時為中國艦隊提供各方面的幫助,”親隨答道。“現在看來,即使是在和平時期,朝鮮軍隊也是受到中國控制的。而且現在的情況表明,中國海軍的防守範圍已經擴大到了外海。”
“在樺太地露西亞人聽到中國艦隊要來,已經紛紛撤離了那裡,現在聽說露西亞人只有一支守備隊在那裡,等候中國人的到來,和中國人辦理交接土地的手續。”
“這麼廣大和富饒地島嶼,露人當年和我們可是寸土必爭啊,最後才定為兩國平分,露據北而我佔南,”德川慶喜感嘆道,“露人後來又用千島群島的十八個島嶼向我國換回島南之地,此島從此不復為我國所有,而當時清國滿朝昏憒,竟無一人知曉,可現在沒想到,露人竟然就這麼輕易的把整個島都割給了中國,所謂的世事無常啊。”
“這是露人兵敗後擔心失去整個遠東地區,加上國內大亂不止,所以才對中國人做出這麼大的讓步。”親隨說道,“其實依我看,中國當時也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如果露人能夠多堅持一段時間,情勢當發生對其有利的變化。”
“那時是我們幫了中國人的忙。”德川慶喜嘆息了一聲,說道,“不過,中國到底是亞細亞大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畢竟國力雄厚,才能戰勝露人。不象我國,國力貧弱,難以振作。”
“天道無常,適者生存,我以為,其實我國比中國更適合於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親隨答道,“中國今天所能夠取得地輝煌勝利,其實本來是應該屬於我們地,可惜腐朽的中國居然會發生這麼快地突變,沒有人能夠想到。”
“你是說突變?”德川慶喜奇怪的問道,
“是,”親隨答道,“在明治二十七年我國同清國開戰之時,根據我們多年收集地情報顯示,清國本無勝算,無論是速戰或是與我國久持,清國都註定失敗,但為什麼形勢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其實就是清國內部產生了突變,就如同西歐國家工業文明之興一樣,只是這個變化太過突然,也太過隱蔽,讓我們沒有覺察到。”
“真之,你來我這裡多久了?”德川慶喜嘆息了一聲,問道,
“承蒙將軍栽培,已有兩年。”叫秋山真之的親隨恭敬地答道,
“你是天才,腦子裡也都是天才的想法。”德川慶喜看著他說道,“可是你想沒想過,日本為什麼會落到今天讓別的國家瓜分的地步?”
秋山真之垂頭做仔細聆聽狀,沒有說什麼。
“我天皇垂拱維新凡歷三十年,成績斐然,國勢蒸蒸日上,我當時雖為貶臣,見到如此景象,心裡也是十分高興的。”德川慶喜說道,“這也是我當初奉還大政的本意。”
“將軍胸懷億兆,用心良苦,天下景仰。”秋山真之說道,
“可自從我日本因臺灣同清國生釁,從那一天起,一切其實都悄悄的發生了變化。”德川慶喜說道,“就象你剛才說的,清國發生了變化,而我們日本,也跟著發生了變化,儘管這種變化十分細微,無法察覺,但我卻感覺到了。”
“真之愚鈍,請將軍詳示。”秋山真之恭謹地說道,
“臺灣事件後,我們日本和清國,就都走上了擴充軍備之路。”德川慶喜站起身來,看著秋山真之,說道,“我國向英國購艦,清國亦不甘落後,求購於英德,其後一發不可收拾,中國能有今日,實為日本以外力間接促之而成。”
“時清國本為一腐朽將傾之大廈,不過其內有一二裱糊匠勉為粉飾之,稍有外力,便可坍塌,”秋山真之答道,“清國本不足慮,所慮者,那一二位裱糊匠而已。”
“不對!”德川慶喜突然厲聲說道,“此等言論,只可說於小民百姓,怎麼可以從你天才秋山真之的嘴裡說出來?!”
秋山真之吃驚地看著德川慶喜,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讓他如此的勃然大怒,他有些惶恐地看著暴怒之中的德川慶喜,沒敢接話。
德川慶喜看著微微發抖的秋山真之,好容易讓自己平靜下來,秋山真之起身給他倒了一杯茶,德川慶喜接過來呷了一口,可能是喝得有些急了,他開始劇烈的咳嗽起來,秋山真之想要上前,卻被他擺了擺手止住了。
“我問你,以你對中國的瞭解,那時候,日本能滅亡中國嗎?”德川慶喜問道,
“能。”秋山真之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清國之虛實早為我們所洞察”
“我說的不是清國,是中國。”德川慶喜看了看他,平靜地說道,
“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