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部分

孫綱聽了李鴻章的話不由得微微一笑,“我其實倒想知道,那些個外國皇帝和他們手下的大臣將軍們,現在是怎麼看待咱們和俄國人的這場戰爭的。”

孫綱不知道,就在此時,在柏林的皇家行宮議事大廳內,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正在向首相德皮洛夫及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利芬伯爵為首的一干大臣和將軍們徵求他們對中俄之戰的看法。

威廉二世的目光落在了牆上的巨幅油畫肖像上,那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畫像。

在俾斯麥的畫像旁邊,赫然是一幅華夏共和國執政李鴻章的畫像。

和以前身著清服的李鴻章畫像不同,這幅畫像上的李鴻章卻是一身黑色的華夏共和國新式軍服,胸字首有雙龍寶星勳章,頭戴大簷軍帽,上面盤繞的金龍熠熠生輝,畫像上的李鴻章雖然顯得比旁邊的俾斯麥蒼老些,但目光深邃,神態自信而從容,和以前給人的印象大不相同。

“這位老人敢於就這樣挑戰俄羅斯帝國的權威,果然不愧為‘東方的俾斯麥’的稱號。”威廉二世看著李鴻章的畫像,輕聲說道。

雖然他的聲音不大,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十分清楚。

“在他的主持下,不到五年的時間,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德國首相德皮洛夫說道,“所以這一次,中國敢於向龐大的俄羅斯帝國挑戰,不是沒有原因的。”

“中國敢於主動向俄國挑戰,是因為中國的軍事力量已經不再象以前的那個‘辮子王朝’的時代那樣虛弱了。”施利芬說道,“這位老人的手裡現在有一支數量龐大的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精銳陸軍,這支軍隊由一批勇敢善戰的將軍指揮著,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在一開始沒有一個總體的戰略計劃,他們還會取得更為重大的勝利。即使這樣,我認為,中國人贏得這場戰爭的機會還是比俄國人要大得多。”

“別忘了,中國還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這支海軍的存在也是他們敢於向俄國挑戰的重要原因。”海軍大臣提爾皮茨有些不滿施利芬的話裡對陸軍重要性的強調和對海軍作用的忽視的“暗示”,介面道,“中國海軍目前已經消滅了俄國人的裝甲巡洋艦分隊,將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全部封鎖在了港口裡,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認為,中國海軍已經取得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權,而這一點,是對中國陸軍取得的勝利的巨大保證。”

施利芬當然明白提爾皮茨的話是什麼意思,他不想和海軍大臣進行這方面的爭辯,惹起皇帝的不快。

何況,皇帝的心裡,也是極其盼望能夠早日得到一支強大的海軍的。

雖然這勢必會削弱國家對陸軍的投入,而這一點,正是施利芬不想看到的。

“從我們在中**隊當中的軍事觀察員們發來的報告表明,中**隊在由一位英明的統帥和一批優秀的將領指揮作戰,他們在初期的‘陣地戰’中已經給俄**隊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失,這些損失會極大的影響俄國人以後能夠採取的軍事行動。”施利芬說道,“當俄國人失去了進攻的動力的時候,也就是中**隊反攻的開始。”

“尼基甚至試圖想要掩飾他們的失敗。”威廉二世輕蔑地一笑,“我真的很想知道,尼基第一次用德語講話是什麼樣子。”

(六百八十九)來自德國的關注

在幾天前,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接見了德國駐俄國拉二世向德國大使敘述了俄國當前的處境,並向德國大使不無抱怨之意的說,在俄國和中國的戰爭危機中,英國對俄國採取了對德國一樣的“背信棄義的政策”,德國大使當時的回答是:“只有在這種嚴峻時期,才能看出來誰是真正的朋友。”

英國在戰前給予中國在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巨大支援,現在沙皇已經感覺到效果了。

當時心煩意亂的尼古拉二世對德國大使說:“如果我們三個國家(俄國,德國以及德國的仇敵法國)能夠保持一致,這將是我們共同的利益的巨大保證。”

而且出乎人們異料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這一次沒有讓翻譯在場,而是自己用德語和德國大使直接交談!

尼基這一回給堂兄威利的暗示非常明顯,他現在非常希望同法國和德國再次在東方成立“俄德法三國同盟”!

上次俄國在中國發動的軍事冒險行動遭到了慘敗,被迫同中國簽訂屈辱的和約,而中國政府當時能夠在軍事上節節勝利的情況下還向俄國作出了一定的讓步,其實就是中國政府在擔心這個“俄德法三國同盟”成立。

為了保住已經到手的勝利,中國人才很快的做出了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