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部分

嚴格來說,這裡頂多也就相當於大明的一些富戶的豪宅,只是因為被賦予了王宮的意義,再加上所處之地是朝鮮,這才顯出了幾分莊嚴肅穆之意。

這一天,昌德宮內的氣氛顯得尤為凝重,外間伺候的宮女太監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惹到了宮裡議事的那些位大人,以招致橫禍。

其實昌德宮裡面的人並不多,加上朝鮮國王李匿,一共也就五個個人而已,不過,這五個人卻是朝鮮權力的最高象徵。

除了李匿,議政府的三位大佬,領議政以及左右議政都在這裡,李匿高坐在上,幾個議政分別跪坐在兩旁,殿〖中〗央站著一人,正面露哀色的說著什麼。

“金判書,大明皇帝陛下當真是這麼說的?”彙報結束後,殿中沉默了片刻,然後跪坐在李匿右手邊的一個老者開口問道。

“右議政大人,這樣的大事,下官執掌禮曹,又怎麼敢做虛言?

平安北道的金府尹sī自出使雖然有些僭越,可也是因為事情太過聳人聽聞,不及回報的緣故下官已經詳細向他問詢過了,一點細節也不曾遺漏。”

朝鮮也有跟六部差不多的六曹,曹中的一把手稱判書,這個做彙報的金判書,就是朝鮮禮曹的長官了,而他彙報的大事,正是在太和殿上發生的那一幕。

“難道大明的國策要變了,可是…”儘管知道金判書和平安北道的那個府尹是親族,對方也有替人開脫之意,不過右議政卻也無暇顧及,畢竟剛剛聽到的這條訊息太過駭人,他滿心都是驚駭,又哪有空閒卻想其他的。

左右議政相當於大明的次輔,也都是深諳政治的老油條,哪裡會不知道太和殿那一幕的深遠影響?

“大明乃是聖人之邦,滿朝皆是學識高深的大儒,國策又豈能朝令夕改,單憑皇帝陛下的命令就那也太荒謬了吧?”與右議政的遲疑不同,左議政卻是拍案而起,怒喝出聲。

“哦喝,崔大人,你太失禮了,這裡是昌德宮,王上面前,你怎敢如此?”

領議政閱大人倒是能理解同僚的心情,虛君之策朝鮮是從大明學來的,而且做的比大明還要好,如今的朝鮮國王李匿就是個擺設,一切政事都由議政府定奪。

驟然聽到大明只是因為皇帝的一句話就要改變國策,朝鮮的議政們當然沒法淡定,又不是開國那會兒,現在的大明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呢?大明的諸位大儒都是怎麼了,居然眼睜睜的看著皇帝亂來。

不過,饒是被氣憤和不解充斥在心中,閱議政還是保持了理智的,擺設畢竟也是王上,在他面前之言其事也有大不敬的嫌疑。

王上自己想找回這個場子很難,可若是被政敵探知,日後以此攻汗就麻煩了,實在由不得他不謹慎。

“無妨,崔議政性子憨直,言辭間些許衝撞,孤不會在意的。”

李障適時的表示了自己的寬宏大量,可他心中對那位大明天子實是羨慕非常。

看看人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在朝婁上壓服群臣,連祖宗定下來的國策都給強改了!都是國家一把手,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看看自己吧,除了恰如其分的表示一下寬宏大量或者仁慈,還能做些什麼?連王宮裡開一次宴席,都要先向議政府申請,要是不合大臣們的意,連想吃頓好的都難,這國王做的,憋屈啊!

遐想著前輩的英姿,李匿有些出神,直到他聽到閱議政接下來的問題,才把注意力收了回來,因為這個問題中涉及了他很關注的細節問題。

“…金判書,大明這位冠軍侯到底是什麼人?為何能得大明天子如此青睞?”

“領議政大人,您不知道嗎?您也應該知道他才對啊,他叫謝宏…�

“嗯?好像有些耳熟。”

“就是那個給燕送鐘的人。”這個典故在朝鮮也是個忌諱,

金判書說話時,也是擠眉弄眼的暗示了半天,見幾位議政大人還是懵然無知,這才無奈的說了出來。

“是那個瘟神!?”眾人譁然。

其實那場政變是醞釀了很長時間的,可就在使臣回到漢陽的當天,卻陰差陽錯的走漏了風聲,結果只好無奈的發動了。

在場的幾人當日都是謀劃者和參與者,事後想起這事兒也覺得邪門,聽那些精通漢語的人解釋過,更是覺得毛骨悚然,這時冷丁聽到謝宏的名字,一時也都是駭然不已。

金判書繼續解釋道:“平安道府尹在京城打探過一番,得到的訊息很確切,其實大明矢子能象今天這樣那謝宏也從中出力不小,所以才有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