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部分

夫本也讀過聖賢書,也知道敬鬼神而遠之的道理,可自從見過賢侄之後,老夫卻是真心相信,這氣運之說果然不虛,這才有賢侄這樣的天縱之才應運而生,就說是星君轉世,也不為過。”

道理只隔著一層窗戶紙,一捅即透,可想出來的人卻是極其了不起的。更何況,就算明白了道理,可沒有謝宏拳打腳踢弄出來的局面,恐怕也得不到匠人們的衷心擁戴,更遑論齊心協作了。

此時,兩人已經踏上了已經修好的一處望樓,這望樓共有四座,主要是作為警戒之用的。曾鑑憑欄四顧,入目的是一片繁忙景象,他更是感慨萬千。

“有了這樣的核心理念,更是在賢侄的引領之下,軍器司日後必將光大,為世人所震駭,大明的未來也必然一片光明,老夫的憂思也就不足為道了。”

“伯父何出此言?入京前後,若沒有伯父的多番襄助和維護,小侄怕是下場堪虞,就算是今天的小小成就,也多仗了伯父和曾大哥,以後更要多多聆聽伯父的教誨,尤其是朝堂之上,小侄完全是蒙著眼到處亂撞呢。”

在敵人面前,謝宏張揚跋扈,可他卻是盲目自大,反而很有自知之明,說起政爭,他拍馬也趕不上那些老官僚。包括這次在內,他應對朝臣們步步緊逼的辦法都差不多,就是把矛盾引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上解決,這才能佔到上風。

所以,聽曾鑑話裡似有退隱之意,謝宏也是急忙出言挽留,這位老人平時不顯山露水,可給他的幫助卻多,以後很多疑問也需要老人的經驗來解答,更別說他還是謝宏在朝堂上或者說京城內,唯一的同盟了。

曾鑑頷首道:“賢侄放心,此事本是老夫幾十年來孜孜以求的,如今局面剛剛開啟,老夫又豈能在這個時候袖手旁觀,讓賢侄孤軍奮戰?剛剛不過是年紀大了,所以一時感嘆罷了。為了大明的將來,中土的安泰,老夫自是百死不辭,定然匡助賢侄,成就盛事。”

說完,他微微一笑,又道:“不過,賢侄說自己拙於朝爭,其實也是妄自菲薄了,以老夫觀之,賢侄非但不拙,反而應該說是極為擅長才對。”

“啊?”被曾鑑連番稱讚,謝宏汗顏得很,正要開口辭謝,可被曾鑑突然這麼一說,他卻是愕然了。進京之後,自己做了什麼,謝宏自是心知肚明,用胡鬧或者說惡搞來形容,那是一點都不冤枉的。尤其是群毆事件,完全就是他心裡不爽,直接亂來了。

做這些事的時候,他多少也有些算計,可是,對朝臣們真正的反應和應對,他卻是估計不到的。就算兩世為人,可沒有那種閱歷,也是無論如何都沒法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的。

所以,與其兜兜繞繞的被人家繞迷糊,他乾脆就直來直去了,嗯,也就是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棄行為。若沒有正德一心一意的力挺,他早就被人砍成肉醬了。

這樣也能算是擅長朝爭?曾伯父的誇獎太過火了吧?謝宏很無語。

曾鑑擺擺手,示意謝宏不要說話,這才解釋道:“朝堂上的爭鬥,和兵法是一樣的。若是強弱分明,弱勢一方應對的方法無非就是那幾種……”

“一則,韜光養晦,以保全自身為上,然後靜待時機,以作後圖。這些年來,老夫用的就是這個法子,結果如何,賢侄你也知道,老夫便不多言。所謂時機,本來就虛無縹緲,若是沒有賢侄的出現,老夫最終也就是鬱鬱而終,甚至連老夫心中的那個大逆不道的想法都沒人知道,在史書上也許還會留下個謙和恭謹的評語,呵呵……”

曾鑑自嘲的一笑,又道:“此乃尋常之道,以此法而行非常大事,結果自不待言。三國時的蜀相孔明,明知蜀弱魏強,偏卻頻頻興兵討伐,那位先賢恐怕就是明白了這個道理,這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罷。老夫欲行之事,逆天之處更甚當年弱蜀攻強魏,單是韜光養護又有何用?”

曾鑑搖搖頭,嘆了口氣,又伸出一根手指道:“二則,虛與委蛇,遊走於敵人之中,挑起敵人矛盾,使其自相廝殺,然後從中取事。此法本是上策,欲行此法,須得有機變聰敏又善於隱忍之人,透過種種手段獲取信任之後,方能入其群,而行相間之法,只是……”

他話沒說盡,可謝宏也明白他的意思,去年兩人初識之時,曾鑑的提議就是這條路。不過,想執行這條上策,最大的難題就是身份,手藝可以暗藏,可功名卻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沒有功名,無論如何士大夫也不會將謝宏視為同類,更遑論虛以為蛇了,就算是有進士功名在身的曾鑑,還不是因為對手藝人有所青睞,便在朝堂上被視同異類,多加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