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只能是空想而已,曾伯父的讚譽,小侄實在受不起。”謝宏不敢託大,走出了小縣城之後,他已經知道這個時代不像自己原來認為的那麼簡單,眼前這位老人的眼力,就極為不凡,眼力如此,那技藝想必也是非同凡響。

“當得起,老夫似你這般年紀的時候,可沒有這許多奇思妙想。老夫原本也不信真有人生有夙慧,今日一見,老夫卻是信了,呵呵。”曾鑑拂鬚笑道。

“是啊,謝兄弟,你也不必過於自謙,就說那鑄鋼絲之事,若沒有你的指點,愚兄就算有技法,也沒有足夠好的材料可用,曾伯父的誇獎,你當之無愧。”董平也附和道,他對謝宏做的那些機巧之物沒什麼興趣,可一直對謝宏指點他鍊鋼之事念念不忘。

“少年人象你這般沉穩的確實不多。”見謝宏還要謙遜,曾鑑擺手攔下,又提起了之前的話題:“謝賢侄,你可是疑惑老夫為何邀請你去京城?”

“確實有些。”謝宏訕訕答道。他本來就是想問了原因後婉拒的,結果被曾鑑把話題引開,結結實實受了一番誇讚。被這樣一個大人物誇讚,以謝宏的沉穩不免也有些飄飄然,差點都忘記了原本的疑惑。

“賢侄想必也看出來了,老夫這手原本也是握工具的。”曾鑑舉起雙手,慨嘆道:“這也不是什麼秘密,朝中同僚多有知情者,老夫也因此經常遭人詬病。董賢侄,你父親與我相交莫逆,但是身份相差很多,你是不是也曾經有些奇怪?其實,董曾兩家原本就是世交……”

曾鑑像是自言自語一般,娓娓道來。

原來曾家與董家祖上都可上溯到北宋時期,兩家都是大內工匠,董家擅長的是鍊鐵鑄鋼,而曾家最擅長火藥器械。後來因為戰亂,兩家也是離散,後世子孫卻不知如何再次相認,兩家自此相交莫逆,兩家的情況也差不多,都是暗地裡傳承手藝,明面上詩書傳家。

而曾鑑與董平的情況頗為相似,都是到了這一代,只有一子單傳。為了不至於將手藝失傳,又不會淪為匠戶,曾鑑只好一邊讀書,一邊學手藝。所幸的是,他天資極好,就算是兩處分心之下,依然都有所成。

只是他自己卻是時常嘆息,若不是因為科舉佔了太多精力,本來自己的手藝可以達到更高的境地的。

“說些陳年舊事,倒讓兩位賢侄見笑了,人老了,難免會有些囉嗦。”曾鑑擺擺手,沉聲問道:“謝賢侄,你這新樂器中用到了鑄鋼絲之術,而這技法卻是源自於前宋神臂弓,你可知這神臂弓,又以為如何?”

“國之利器。”身為手藝人,謝宏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件神兵利器。雖然後世記載紛亂,莫衷一是,但是就以評價最低的記載為準,神臂弓的最大射程也高達三百米以上。三百米!在冷兵器時代,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數字?

中國的弓弩,從先秦兩漢的時代就有記載,楚辭中就有詩句:帶楚劍兮挾秦弓,戰國時代鍊鐵之術興於南方,而這時的秦國弓弩,就已經可以與鍊鐵之術並稱於世。

到了漢時,漢軍弓弩更是威名遠播,李陵當年被十幾倍的敵軍圍攻,一直能夠且戰且退,敵軍寸步難進,最後兵敗卻是因為箭盡。到了漢末,麴義的弓陣大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諸葛連弩更是威名遠播,直到五胡之亂,中原的弓弩之術這才沒落。

唐宋以降,華夏再興,宋朝工匠在各方面的技術都遠遠領先於世界,弓弩之術也是如此,神臂弓就是集其大成的作品。雖然真相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可是單憑史冊中記載的隻言片語,謝宏就可以想象出,這件武器的威力了。

國之利器,當之無愧。

曾鑑很滿意謝宏的回答,頷首道:“賢侄所言不差,然則,製出這件利器的匠人是誰,賢侄可否知道?”

謝宏微微一滯,這個確實不好回答,本來神臂弓的記載就不多,製造者的訊息就更少了。他努力回想了一下後世看來的諮詢,有些遲疑的說道:“似乎是張若水所獻……”

“哼!”謝宏與曾鑑不過初識,但這位老人一直和顏悅色的,可當謝宏回答了問題之後,這老者臉上竟是現了怒色,冷哼了一聲。謝宏見狀不由吃了一驚,難道自己的回答有問題?

曾鑑的怒火卻並非為謝宏而發,不等董平相勸,老人便長嘆一聲,道:“無妨,本也怪不得賢侄,老夫只是心有所感,一時激憤罷了。”說著,他臉上似笑非笑,恍惚間有譏嘲之色,又道:“謝賢侄,你制這新樂器尚需董賢侄之助,若是制那神臂弓,又當如何?一人之力可足?”

謝宏大汗,神臂弓他根本就不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就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