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著當地所需的商品和資源。
最容易實現豐饒足飽的地方,意味著有大量剩餘的社會資源,支援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最容易孕育出科技和文化成就等先進文明的基本元素。而對外交流的內在需求,以及四通八達的地理便利,則成為古代大帝國和統一政權的天然土壤。
所謂文明盛世和帝國主義,從來就不是自我封閉出來的。
出巡的第一站,就是是沿河上游不遠處的泰西封和塞琉西亞,這對隔河而鄰的雙城的舊址。
這也是兩河流域獨有的一大特sè,由於土地產出豐饒,在人口密集的壓力下,因此建造城市之間的距離,也被大大縮短了,在最窄不過數十公里兩河之間,就聚集了多座大型城市。
歷史上蘇美爾人,數十個城邦國家,幾乎就是在家門口進行爭霸戰的。而在這個時代,困擾了後世的過度開發和水土流失的惡果,還沒有完全顯現出現。
最先抵達的泰西封,位於巴格達城東南約六十里處,底格里斯河左岸的迪亞拉河河口臺地上,與十多里外河對岸的塞琉古城形成雙城的格局
泰西封最早源自公元前。希臘人後代在最東端的殖民城邑和抵抗來自伊朗高原東方民族的堡壘,後來被帕提亞人征服後,被重建成安息帝國過冬的陪都。
在帕提亞人的安息帝國崩潰後,這裡一度被羅馬人征服,成為羅馬敘利亞行省最東部的殖民城市,直到公元三世紀波斯第二帝國的薩珊王朝崛起,擊敗和驅逐羅馬人,將其營建成王朝的首都。
因此哪怕經過阿巴斯人的拆除和搬運,依舊留下了很多宏偉殘垣故跡。比如被後世稱為泰西封拱門,足足有百尺高的“塔克基斯拉”大殿。
這座由薩珊王朝庫思老一世所建。專門用來接見外國使臣的宏偉大殿,不但殘存了大半的舊觀,還保留了相當程度的地面附屬建築,不過其中大都被改建成了清真寺。
由於地處缺少合適木材和石料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腹地,因此城市中大多數建築都是用就地取材的泥磚,加上韌xìng十足的蘆葦杆內筋建造而成的,
雖然歷經歲月侵蝕,但是大都保持基本的原貌,現存城市的聚居區。則是在利用舊城相對保持完好的遺址基礎上,向旁邊拓展延伸出來的。
同時這也是一座祭祀之城。城市中的宗教建築相當密集,光是聖火廟,就多大數十處,這裡也是景教本堂的宗教會所在,大多數神堂的建造歷史動則數百年為單位。
從公元226年,薩珊王朝入主泰西封重建該城開始,這裡成為景教(基督教聶斯托利派)在西亞地區的中心,直到67年該城被阿拉伯人攻佔之後依舊保持至今,可惜包括本部大聖堂在內的這部分已經被燒成一片白地。
現在這座城市沒有剩下多少人口。而且大都居住在城市外圍地帶,只有白天的時候才能見到人氣,等到晚上就幾乎是一座死寂之城。
因
為據說在數年前,阿巴斯王朝北方總督葉海亞,為了預防當地人與兵臨城下的拜占庭軍隊裡應外合,死成千上萬基督徒男xìng誘騙到這裡,然後封閉城門放火焚城。
雖然經過清理和掩埋,但是當地人還是把這片廢墟視作詛咒之地,並且相信夜晚吹過這座城市的風聲,是被羈縻這片土地上的冤魂。嗚鳴的聲音
景教徒重建本部大聖堂的勘察和奠基儀式,已經在準備當中,他們對交配復興和重建的熱忱,讓相關的組織者,短時間內就從當地的信徒和教眾中,籌集到了六萬第納爾(金幣)的財物,
據說許多人堅信。作為外來征服者的我,有一種天然的神秘光環和萬軍之主的威勢,可以鎮壓當地徘徊不去的怨念和冤魂,所以我難得有興趣親自去鏟了第一剷土。
相比之下,作為西岸比鄰的另一座古都賽古流城,則遠要興盛的多,也單獨純粹的多。與古典波斯化的泰西封不同,賽古流是有希臘人的後代興建的城市。
作為希臘化的馬其頓軍人割據而成的賽古流王朝,他們所營建的城市一般保持古希臘城市的外在特徵:如部落、公民大會、議事會、行政官員、城市法令與財務規定等建置,以及體育館、劇場、市場等公共設施。
它也是歷史上由希臘化的賽古流王所建立屈指可數的大城市之一,最盛時期底格里斯河上的塞琉西亞居民達數十萬人,甚至要超過王朝首都安條克,除了被羅馬的圖拉真皇帝短暫佔領外,一直處於波斯的統治下,因此很多東西得以延續至今,因而雖然與泰西封古城距離不遠,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