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9部分

大宅後園裡的我,也感覺到了……

關西以北數百里外的草場上。

“朝廷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你們報效的時候到了……”

看著在滿身武裝到牙齒,負重在滿地泥濘中跋涉的軍兵,將頭們吐著煙氣呼喝道……

一般科舉之後,也是各種利益集團,磨刀霍霍準備分豬肉的時刻,好抱歉我用這種相當貶義的語氣描述這種開萬世之先河的人才選拔制度,但事實上,雖然經過歷代君王打壓抑並,氏族門閥的影子和餘蔭依舊陰魂不散的默默影響這科舉的結果,連皇帝陛下也無改變的太多。

京師兩學的直接推薦,再加上家屬和關係戶保舉的資格,大概有六百多人參加了科舉,相比同年數萬名士子,只是杯水車薪,因此無論什麼,結果也在意料中。

明經科選士三十六人,全軍覆沒;進士科二十三人只入選一人,還不是兩學及附屬所出的只能算是龍武軍培養見習過的淵源;明算科成績最好,選二十七人,入十九人;明律科

一人,入二十八人;也算是另一種補償,其他明書、斬獲,卻不太重要了。

諸科之中,由於等級更高的秀才科極少開,以進士科名望較高,因此士及第者不但可立即獲得官職,而且往往還擔任比較重要的職位。按照慣例,專科的選士,將優先選入部寺之類的司堂員外官,只有進士科,才有機會直接入省臺,能夠拜相的機會也比其他科大的多。

而每年的新選士名額才二三十人,能夠榜上有名的真可謂是鳳毛麟角,如此低的錄取率,無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苦卓絕的考試。所以才會出現“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現象年一下擴大了近兩百名,無異是天大的恩典。

各種宴樂和慶典活動沉寂了許久之後,變本加厲的多起來。放榜之後,新科及第進士照例有狂歡、慶賀、宴會與謝恩、拜相、拜師和慈恩寺題等名目繁多的各種儀式、慣例與風俗習尚。然後是做名刺、找府邸、傳送拜帖,趕場出息各種活動謝聯絡同年、同鄉、同好,乃至同科的淵源。事實上這也是步入官場建立人脈關係的第一步。

其中重中之重的重頭戲是準備參加由皇帝出席的曲江夜宴,其規格相當於國宴標準。

夜宴開始之前一個叫探花使巡遊的活動,所謂的探花使就是從同科的進士當中由大家推舉出年輕英俊者在長安城裡的私家花園裡採集豔麗的鮮花來裝扮晚上舉行的曲江宴會。對於前來探花的進士,長安街上無論是市井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是敞開大門無任歡迎,而且還準備好美酒款待,大家把這當成是自家的一種榮耀。探花使在探花的過程當中,遭遇的豔遇也不在少數。

需求決定市場,現代經濟理論在封建社會同樣奏效,由於當時曲江夜宴名氣很大,需求旺盛,因此那時候出現了一些包辦宴會的專業戶,俗稱“進士團”,其服務水準已經相當專業了,不但會精心準備“四海之內,水陸之珍”,而且還有專門的活動策劃人員及主持人,把整個曲江宴搞得有聲有色,

被大家閨或小家碧玉的繡球砸中的事情司空見慣,特別是在曲江宴上,那些尚未婚配的進士更是成為皇親國戚與達官貴人的搶手貨,大家爭先挑選乘龍快婿。而那些新舉進士一旦被選為東床,則有豐富的嫁妝隨之而來,以至於每當此時長安城裡達官貴人運送嫁妝的車子都排起了長龍,因此每當曲江宴會時,長安城裡的老百姓都爭相來到曲江兩岸看熱鬧,“長安幾於半空”。

據說整一個月內,每天都有辦喜事的人家。由於選士的規模一下擴大數倍,所以這個熱鬧也被數倍的延長了,每天都有各種報喜和送貼的人員,傳流與街頭。

龍軍雖然有自己考核升遷外放的渠道,但也不介意在外部多爭取一些資源分配,

更別說體系外那些政治上的傳統盟,光是朝廷劃道之後新增的那些職位,就足夠他們刺刀見紅的爭上一段時間,象西北各道是不指望了,不出意外,那將是西北朝廷的自留地,從龍五大臣,還是那些西北勳貴門第,都盯這這裡,犯不著和他們虎口奪食,能夠保持河西內部分的善意,就算不錯了。

但劍南道的傳統利益是須保住的,新分的江南三道,至少要拿到江西道內的說話權,江南三道屬於朝廷的財賦重地,有立場傾向友善的江淮租庸調使第五崎和韋倫,在淮南道能夠透過雷萬春,打下一個釘子就算不錯了,象江西道、江東道都是朝廷新舊黨人爭奪的焦點,只要能保證足夠的利益,無論誰上位都問題不大。

嶺南道六府經略至少保證管桂和廣南兩府,安東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