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天寶中期朔方節度使韋光乘之子,雖然出將門之後,走的卻是文途,少以蔭累授藍田縣尉。以吏事勤恪,楊國忠署為鑄錢內作使判官,整頓錢務,減少勞役,增加效率頗有建樹,天寶末,宮內土木之功無虛日,內作人吏因緣為奸,韋倫乃躬親閱視,省減倍。以績效改任大理評事。
然後楊黨被株連,他也沉淪了好一段時間,還是靠著時任中書的堂兄韋見素話,才不至於被那些小人繼續落井下石。這些年勤勤勉勉謹小慎微的從監察御史、劍南節度行軍司馬,充置頓使判官,屯田員外、侍御史一路熬過來,好容易才外放專任一方。
商州又曾經是龍武軍攻略關內的重要據點,雖然已經號稱撤出,但是長期把持地方上利益的牽扯,也不是那麼好割斷的,因此他冒這被人彈劾畏事拖沓的風險,也要來先見上一面,討個主意。
“大兄……”
面對韋姓裡出的第七個宰相,並且歷仕兩朝,以太子少師安然退養,並依舊保持強大影響的存在,哪怕是號稱正支嫡出,將門之後的韋倫,也要俯側目,恭敬的喊上一聲兄長。
“十九郎……”(唐人以同宗兄弟為輩分排行,因此在能生養的世家大宗,排到數十上百號都不稀奇。)韋見素似乎早知道他的來意,遞過一個冊子。
“這是……”
“京學三附的本期名冊……”
“大兄地意思……”
“無非讓你看看有什麼可意地人沒有……
“營造,匠做就不要說了,那些吏目科的錢糧、工務、筆掾之中,就沒可用的麼……”
“這些附屬學堂,學的否是工巧之計,不怕影響前程的展麼……”
韋倫還是有些不明所以,小心道。
“迂腐啊,這些東西雖然偏專,卻都是吏才時務,可謂上官耳目手腳的補充,要知道龍武軍這些年的名下,放出去多少人,大都會在其中挑選上一些有專長地,作為僚屬班底帶到任上,他們既有同年之誼,又好幫襯,不至於被地方老吏豪強,輕易矇蔽了去……”
“多少官聲,就是栽在這個上下其手上……莫名丟了前程,”
“朝廷為什麼寬他們,因為這對加強朝廷的權威和影響,也大有禆益的,所謂吏從公出,總比任用私人,更妥帖一些吧……”
“大兄是說……”
聽對方東拉西扯了一大,韋倫似乎有些明白,又有些有些不確定。
“朝廷呼叫雲軍州三縣軍民,也不是沒有條件的,起碼襄州任上,至少也要舉薦外放一二,你如果結上這個淵源,行事也會方便許多……”
“不要說其他地,光這個亂的功績,可不是那麼好拿地……”
“以為那位第五大夫,江淮租庸調使任上,為什麼樂不思蜀屢屢不願晉身,又憑什麼底氣,能在地方令行禁止,說一不二,號稱理財高手……”
“來若是將來朝廷下定決心,讓這位入相……”
韋素說到這裡頓了頓,又轉而言他道
“再說襄州之亂,聲勢雖大,但本身為禍畢竟有限,真正麻煩得是事情的背後……”
“襄州亂軍頭目康楚元那些人,可是正經從江西長沙調防過去的官軍,……眼下朝中現在可是有意在江西道和山東道間,分出個荊南道來啊”
“為鬧餉而譁變逐走太守也就算了,怎麼會那麼湊巧剛好知道,江淮租庸調使那裡,還有兩百萬沒有上解的錢帛……”
韋見素放下茶盞。
“要知道朝廷已經有主張招撫的聲音了……”
“大兄……”
韋倫心中一凜,有些寒意透過後背,卻又慶幸起來,饒是沒有白來這麼一遭。
“人老了,連言語也不利落了……”
韋見素的往後一靠,讓身體深深陷在熊皮地軟榻中,嘆了口氣,再次轉而言他。
“韋家的遠宗別支,有地是閒餘遊業,無所事事的子弟,你可以從其中挑選一二比較入眼地,推舉入學,……”
“將來有所學成,都是知根知底的自家人,又有提攜之恩,帶到任上,也好相互攜……”
“我們韋家好不容易在這裡佔了些先手……我事漸高,格局已成,難再有寸進了,但你們卻沒什麼可猶豫不前,……”
韋倫心事重重地走了後,御賜松鶴綿澤的玉屏扇後,轉出一個身影,卻是御史中丞的韋家老大韋鄂,他皺著眉頭,走到父親身前道,扶住他的手,輕聲道。
“父,何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