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梁氏行舊諸葛法,於地方良益甚多,特使諮以詢,為國家善用之……
原來如此,我心中一塊石頭稍稍落地。
根據這些天來,我陸續掌握的情況,這皇帝岳父的西北朝廷,顯然要比歷史上弱勢不少,雖然西北軍精銳善戰天下聞名,但西北軍四大節度使,業已名將凋零,其中高仙芝、封常清以作戰不力被殺,安思順以通賊嫌疑被賜死,哥舒被俘後絕食而死,繼任者並不太得力,因此來勤王的最高階別的將領,也就是個河西節度副使李嗣業。
而西北軍四道二十六路鎮、軍,雖然號稱帶甲騎數十萬,但西北真正能派上了用場相當有限。
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前者治所龜茲(今新疆庫車),要統治河中諸國,撫寧西域,後者防制突騎施、堅昆、斬啜等後突厥,對涼城朝廷來說,都未免太遠了,就是最近的西州交河鎮距離行朝也有近千里,因此即使能夠趕過來勤王的,也只是一些行動最快,但建制不可能太大的馬軍。
而西北軍中離行朝的最近,也最精銳的朔方節度使的主力,卻還隨新任的節度大使郭子儀,李光弼滯留在河北堅戰,無法抽身。然了
以會出現這樣歷史外的變化,是許多意外的因素所造要原因是,肅宗登基要比歷史上晚了許多,再加上道路戰亂的延遲和影響,其最直接的後果是,河北作戰的郭子儀諸部人馬,在長安失陷斷絕了許久朝廷的音訓後,首先接到的,居然是玄宗老皇帝在鳳州發出“曉諭軍民”的誥命,按照李萼的說辭是,全軍上下大喜而感泣,乃于軍中設案,對西而拜,傳告四方而稱謹尊上命。
(按照歷史上的軌道,肅宗登基後,有感叛軍威脅和自身力量的薄弱,大發詔命,令郭子儀等各路軍馬,以勤王名,從河北中原回師靈武會聚,不得不將辛辛苦苦收復的失地都放棄掉,這算是政治高於軍事的悲哀)
因此在老太子登基後,乃再追加郭子儀為武部尚書、雲中長史,以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北都留守,皆同平章事,這以秦嶺為界的兩代朝廷,南北分治的態勢,卻已然形成,這關係就變的微妙起來,因此郭李部最終並沒有向歷史上一樣回師拱衛朝廷,而以敵情危急,留在了太原、雲中之地,有這個腹背大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