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耳傳外他。
聞季說起太子小白,一切安好常念起軍上教誨紜紜,只是時常往市井鄉里跑,說什麼宮中煩悶,要去搞啥子的微服私訪的調調,還說是師長教導的,什麼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又說朝廷的官吏士民資財錢糧軍將,皆源百姓,要理論聯絡實際,常做考較,才不免為左右所蔽,那些侍讀、伴當的有勸萬金自重的,也被太子以學問做的再多,不解世情也不堪用,給頂了回去,偏偏朝廷新設,諸班列缺,沒有太傅師保的規諫,旁人也不敢多勸解,由得去了。
只是他轉述這話的時候面色不免古怪,聽的我暗自竊笑不已,這小白還真會亂套。
又說,小白策立正妃了,太子妃是代北大姓獨孤氏的女兒。當初得知那靦腆起來看就一副雛樣的小白,小小年紀身邊就有了一堆良人、選侍、秀女等著為他傳宗接代。連兒女都有了,饒是讓唱了許久單身情歌地我鬱悶的很。據說是要考慮到,原本他身邊的那些人大多陷沒在長安,為了宗嗣著想,才重新選秀,議立正妃。
“獨孤氏”聽到這個熟悉的名詞。我心中不免驚訝,眉頭一挑,又一個小說中的東西。卻是想起黃老頭虎頭蛇尾氣死無數讀者的著名的陽之作《大唐雙龍》。隋末四大門閥,原來倒也不全是YY啊。
“正是“聞季說到這裡,得意的眯上了眼睛“這獨孤氏可是來由顯赫,祖上乃與北朝拓拔(元)、宇文、慕容鮮卑三姓皇裔並稱地著名後族世門,合稱代北四大貴姓”
“恩”
他看了我一眼,似乎毫不奇怪我的驚訝。又繼續說起獨孤氏的來歷。
原來相比其他的鮮卑三姓皇族,這家族最出名的是盛產出色女兒,最盛時,當年大貴族上國柱獨孤家的女兒分別嫁了北周文帝,生周武帝,嫁隋文帝,生隋煬帝,嫁唐國公李虎,生唐高祖李淵,號稱一門兩後三帝。歷經三朝數代超級不倒翁地老牌貴族,至本朝。這些漢化鮮卑的代北貴姓,與同為李唐王族后妃備選名門的。王崔韋裴鄭等山東七大氏族,一向競爭的厲害。
直到了武則天時代,才開始走黴運,被當成打擊的重點照顧物件,和無數李唐關係密切的舊勳貴世族一起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因此此番立妃,其中的背景很深,原本后妃之選的山東七大氏族,都陷於戰亂之地。標誌著李唐光復後,蟄伏了許久的獨孤氏。再次回到政治舞臺上。
不過這和我有什麼干係,扯上一大堆地。
卻見聞季再次曖昧的笑了起來“策妃之後,這獨孤氏,亦算是宗貴陪侍之選,太子亦有所良意,大人可以好好把握啊”
這個啊,感謝萬惡地封建社會。我忽然覺得這撕眉眼,怎麼有幾分似拉皮條的,還是那種最高階地。
其他的訊息還有:
皇帝岳父以邊兵精銳重建北軍之制,除當初追隨者為底子的三千羽林軍外,又選西軍健兒組建宿衛七大營,號為神策軍。
又如皇次子建寧王以驍勇果戰,被封太子前鋒兵馬副元帥,正在我的老上司,河西節度副使陳玄禮那裡做客呢。
而崔、韋、房三相至平涼後,為今上多倚重,乃命與新朝佐立三大臣之中書舍人杜鴻漸、崔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裴冕,共議政事,尤重房倌。又改李林甫以來宰相獨大,所有奏事進出,必須入白宰相的傳統,令諸相分直政事筆、承旨,以旬日輪值更替,即歷史上宰相政事堂輪值制度之始。
不過,據我從其他渠道得來另一種說法是,今上對黨附過楊國忠的韋見素,始終有點想法,不過好歹是老皇帝親命的國相,只是尊崇而不輕用,反而更看重名門之後,士林領袖出身的房倌,諸事皆與議之,之所以搞出這些東西,也是新貴老臣相互制衡地雙重需要。
說到這處,他忽然面色一正,自袖子裡小心拿出一面玉牌,上面赫然似幾個大字——“天授其昌”,高舉過頭道“軍上,請介面詔”
還有口詔,我心道,真正的戲肉來了,這傢伙死皮賴臉地蹭在我家廢話不做,就是為了這個啊。不過俗話說的好,無功不受祿,肅宗皇帝應該也不是那種心血來潮,就能給人白送美女無故封贈三代的主。
老大不情願的起身,高接過頭,對西鞠拜“臣聆之”
“這是暗旨,別無他人時,今上吩咐不必循那常禮”聞季解釋道,然後才各自按坐下,重新倒茶換盞的聽他宣讀開來。心中卻有些納悶,肅宗皇帝這搞什麼飛機,要掩人耳目神神秘秘的,給我下什麼暗旨,難道覺得老皇帝春秋正盛,憑藉一紙詔令就能讓我改變立場麼。
“上喻,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