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所以許多人都知道他,而且也清楚他和言慶關係非常好。但沒有一個人會懷疑一個官宦子弟,會去包庇別人而作偽證。
這牽扯到一個品性德行的問題。
魏晉餘風的影響猶在,品性德行依舊是士人立足的根本。
自古以來,這世上從不缺小人。但小人終歸是小人,到最後會被揭穿。如果杜如晦以後不想混了,那作偽證倒也無妨。可他將來始終是要走上朝堂,而言慶也終究會長大,做偽證又有何用?
王通在酒席上,被憋得臉通紅,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竇威說:“王生也可自行命題,倒無需以竹而詩。一香十詩,就算王生你過關了。
以十日為限,十日之內王生若無回應,當視為認輸。
在座諸君皆可作證,不知老夫這個提議,王生可敢應下呢?”
在座的人,都是連連點頭,認為竇威的提議,可說是非常妥當,並無半點偏向之處。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還偏向了王通。
十日之內,你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做功課。若是這樣子還不行的話,可真就丟人嘍。
但有聰明人卻覺察到,竇威的老謀深算。
十天時間,就算王通真的一香十詩,恐怕在外人看來,不管他是否做出,都已落在下風。
聽說,那半緣君和竇家關係不錯,如今看來,倒是確有其事。
兩個書生聊起此事,這立場不知不覺,已經偏移到了鄭言慶的一方。
“虧得王通也是出身名門,還被薛大家所贊成。卻平白欺負一個小孩子,依我看就是嫉賢妒能。”
“甚是,甚是!”
另一個書生表示贊同道:“半緣君雖說是當世奇童子,也只是個幼齡童子。你說,他王通那麼大的一個人,沒事兒跑去欺負小孩子,就算是贏了,又能怎麼樣?”
又有書生湊過來,輕聲道:“依我看,他多半是贏不了。”
“是啊,是啊!”
三四個書生湊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評論王通。
也難怪,王通名好,不但是出身名門,父親還是一位名士。加之他拜多位名士為師,令許多人都覺得眼紅。相比起來,雖說鄭言慶也是出身名門,一來他年紀小,二來不過是一個旁支,無父無母的靠著一個殘廢祖父養活,更能博取同情。
再者說了,人家半緣君可是真材實料。
你王通又有什麼?
靠著門蔭,拜了幾個好老師。哪怕是有一個薛道衡薛大家捧你,卻無什麼作品流傳出來。
此消彼長之下,言慶在輿論上,已佔據了上風。
這時候,卻見從書館後院走出來幾個人。為首的一個,赫然正是小洛浦先生,手裡捧著兩個卷軸,一臉欣欣然之色,走到櫃檯的旁邊。
身後四個人,兩個手捧書籍,一個則捧著一個匣子。
只見小洛浦先生和幾個書生點頭打招呼,然後讓人把書放下來,將手中卷軸交給其中一名夥計。
“去,把這兩幅字,掛起來。”
“洛浦先生,您這有拓印了什麼書籍?”
“哦,前些日子偶得一卷《東山集》,所以就拓印了五十冊,這不剛拓印出來,還未整理呢。”
《東山集》,是東晉名相謝安手筆。
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主導了淝水之戰,導致前秦的分崩離析。
謝安的手筆流傳不多,所以極為珍貴。
書生們聞聽這一摞書冊是東山集,頓時來了興趣,紛紛走上前來。
有機靈的書生,卻注意到了那幾個僕人的舉動。只見他們取下正對書館大門那面牆上的字畫,先掛上了一副老洛浦先生的畫像,然後將兩副卷軸懸掛於畫像兩側。——————————————————————————————
第三更完畢,求推薦吧……
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下)
卷軸開啟,卻是兩幅字。
“是詠鵝體!”
有書生忍不住叫嚷出來,眾人連忙定睛觀瞧,卻見兩副卷軸上,一寫:書山有路勤為徑;另一寫:學海無涯苦作舟。落款題詞,赫然是半緣君手筆:先生之德,千秋之利。
意思是說,你洛浦先生把文化作為產業而經營,其實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功德。
“果然是半緣君手筆。”
幾個書生在卷軸前面站定,品頭論足。
而小洛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