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始,魏博牙兵擁戴田承嗣之侄田悅為節度留後,首開節度使世襲的先例。大唐天下藩鎮割據終於在事實上正式形成,魏博牙兵作為一個職業武人集團也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元和七年(812年),朝廷耗費巨資百萬貫買通魏博牙兵,魏博牙兵擁立田弘正歸附朝廷,為憲宗天子平定緇青、成德、淮西諸鎮,魏博牙兵屢戰屢勝,由是成為天下第一精銳。
元和十六年冬(821年),朝廷任命田布為魏博節度使,率軍討伐成德。征途之中大雪漫天,軍士苦不堪言。田布為討好朝廷。坐穩節度使之位,嚴厲責令全軍日夜兼程。終於引起魏博武人的不滿。魏博牙兵將田布半路拋棄,自行返回魏州,田布羞怒之下自殺於中道。
自此之後,登上魏博軍節度使之位的史氏、何氏、韓氏、樂氏、羅氏,無不由魏博牙兵行廢立之事,而其間魏博軍鎮時叛時附,或對抗朝廷,或替朝廷討伐他鎮,全看朝廷願不願意花錢,也算是百年來天下奇聞。
羅紹威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承繼其父之位的,所以他很苦悶,很想有一番作為。他的心思被在魏博軍中混得風生水起的李小喜看了出來,於是李小喜開始留意了。不得不說,李小喜繼承了父親留下來的部眾,同時也繼承了父親喜好操弄權謀的心術,他立刻建議羅紹威向魏博牙兵動手,妄圖將權柄奪回來。
可惜李小喜和他父親一樣沒有這個命,魏博牙兵百年不倒,豈是易於之輩?他們的反擊相當凌厲,事洩後羅紹威被徹底架空,能否活命都要看魏博牙兵的心情,而李小喜則再次率部逃亡,這次他投奔的是義武軍。
此時的義武軍節度使是年輕的王郜,但軍權卻掌握在他叔父、後院中軍都知兵馬使王處直手中,王郜與魏博節度使羅紹威一樣,有名無實且極度渴望獲得真正的節度使權柄。喜好權謀的李小喜立刻看出了其中的機會,向王郜拼命靠攏,想要再搏一把。他投入義武軍後沒有多久,宣武軍就開始了攻略河北的戰役。
前文已經說過,光化三年(900年),盧龍軍和宣武軍在滄州對峙,宣武大將張存敬出奇兵北伐,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義武軍的地盤上。此時的義武軍是河東軍的附庸,與宣武軍是敵對雙方,敵軍殺至,義武軍當即大恐,緊急商討應對之策。
李小喜再次扮演謀士的角色,他向王郜獻計,派遣王處直率兵抵擋宣武大軍,並且暗地裡將王處直的進軍方略透露給了宣武大將張存敬,希圖借刀殺人。被自己人賣了的王處直不出所料大敗而歸,卻出乎意料的率領殘部直接回奔定州奪位,於是王郜逃奔河東,李小喜則於亂軍之中流竄到了盧龍。此役之後,王處直奪得義武軍大權,他當即向宣武請降,被朱全忠保奏為義武軍留後、節度使,義武軍從此歸附宣武。
李小喜逃到盧龍後,果斷應募從軍,加入了劉守光所率領的義兒軍,得到了一個破軍都的番號。
李小喜並不甘心居於人後,加入義兒軍後故態復萌,拉攏同級軍官,討好上級將主。實際上,他的上下活動已經開啟了一條升遷之道,在他的努力下,義兒軍都虞候、牙門將畢元福已經將他視為心腹,屢屢採用他獻上的“奇謀”。義兒軍在老鴨堤一戰中的姍姍來遲便和李小喜的“獻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次義兒軍、霸都騎、薊州軍的三方密謀,背後同樣有李小喜的影子,畢元福已經答允李小喜,事成之後“必有厚報”!而劉守光也曾經對他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李小喜在義兒軍中的前景一片光明!
可是,誰知結局竟會如此?
至此,李氏父子率部眾在河北大地上輾轉七年,先後跟隨前盧龍節度使李匡威、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前義武節度使王郜、盧龍義兒軍都指揮使劉守光。在李氏父子的謀算下,他們所侍奉的將主全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倒臺,其中李匡威喪命、羅紹威失權、王郜下野、劉守光被囚,也算是河北大地上無數支武人團伙中的另類奇葩。
讓李小喜無比鬱悶的是,如今投奔的新將主眼見著已被囚禁,義武軍也換了將主,他好不容易看到的一條升遷之路轉眼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叫人情何以堪?這件事情讓他不僅鬱悶,而且傷心——父子兩代不可謂不努力,但李氏的榮耀究竟何時才能出現?
三人回到本部所在營帳之後,兩個左膀右臂又去將各夥夥長叫起,齊聚李小喜軍帳。這些人老老小小,年少的十五六歲,年長的三四十歲,名義上都有軍職,但其實都是跟隨李小喜父子兩輩世代從軍的親友和至交。
好吧,其實這個時候李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