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期許,問道:“卻不知燕王如何待孤?”
韓渥一笑,道:“燕王殿下說,只要岐王順應天下大勢,則王爵不奪,仍為‘岐王’。岐王殿下若是不放心,可以仍居鳳翔,朝堂年底前將在關內設關隴榮勳院,以岐王為院首,可對關隴的政事問責,也可就大唐決策提供建議,具體條陳岐王到時候看過詔令便會明白。”
岐王對幽州的榮勳院也有所瞭解,知道榮勳院並非虛設的養老衙門,影響力很大,聽說自己能當關隴榮勳院的院首,當下大為心動。不過聽韓渥意思,似乎話裡還有未盡之意,便追問:“若是不願呢?”
“若是岐王願意遷居洛陽,燕王殿下說,可以御史臺託付岐王!”(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樞之要(八)
ps: 感謝eagle周、乾元亨利貞、sunnyson的打賞。
九月十日,岐王李茂貞在門下侍郎韓渥的陪伴下,來到了東都洛陽。李誠中率文武百官郊迎十里,將這位近二十年來赫赫有名的大藩鎮接進了洛陽城。
至乾元殿參拜天子李祚之後,李誠中留李茂貞到皇城內的天策府詳談,座中有天策府長史韓延徽、司馬李振二人。
茶湯奉上,閒談幾句,李茂貞便將話題引到了自己最關心的事情上:“聽聞監國欲革臺憲之制,重塑御史權柄,卻不知究竟要如何行事?”
對於御史臺改制的事情,韓渥在路上也曾經向李茂貞做過一番介紹,但改制尚未施行,在他受命前往鳳翔的時候,甚至就連具體的改制條陳都還沒有出臺,故此其間也語焉不詳。相比於留在關內去擔任榮勳院的院首,李茂貞對執掌御史臺的興趣更大一些,說到底,無論什麼職位,實權才是最重要的。雖說韓渥沒有能夠解說詳白,但擔任御史大夫總歸更有誘惑力。
本朝御史大夫掌臺憲,為正三品,與中書、門下副職相當,或與各部尚書同階,但職權和威勢卻要大得多,按照朝廷制度,御史大夫“掌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可入政事堂“聽議”。御史臺副職為御史中丞,協助御史大夫處理臺務。
御史臺下設三院,即臺院、殿院和察院,分別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任職。需要注意的是,三院御史不是一個上下等級層次分明的辦公機構,而是近似於後世的“委員會”制度。
比如負責糾察中央官員的侍御史,少則十數人、多則數十人,相互間都是平級的,可獨立開展糾劾工作。你管不了我,我也管不到你。同樣的案子,張御史不想管,那麼還有王御史,王御史管的時候覺得困難搞不下去了,還有李御史繼續努力,甚至很多重大的案子,會有多個御史在同時接手,或是聯合調查,或是獨立彈劾。
作為臺憲長官的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來說。他們可以聯合組織大型調查,也可以在調查中對各個御史施加影響,但卻沒有權力命令某某御史應該怎麼幹,不應該怎麼幹,當案子接手的時候,就算是從八品的小小巡察御史,在權責上與高高在上的御史大夫也是對等的。臺憲長官們當然可以用別的手段干擾案件的調查進展,比如罰俸、參劾、調職等等,但如果遇到一個強項的小御史。臺憲長官們在干擾案件的同時,也要做好被反噬的風險,而且風險很大。
這種近似於獨立調查官的制度,直到千年之後才在某些國家出現。並且成為司法獨立的重要標誌。後人所說的官僚制度到了唐代已經幾乎臻於完美,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樣的制度,哪怕放到後世。也很少有國家能夠做到。
可惜天寶之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御史臺近乎廢弛。御史官銜往往只能作為對官員的加銜來使用,與散階榮銜沒有什麼區別了。
因此,李誠中在詳細瞭解了大唐的御史臺制度後,當即感覺很贊,準備沿用這一體制,也就是李誠中提出的重塑御史臺。
李誠中準備留給李茂貞的官職就是御史大夫,總掌監察事務,負責糾劾百官。但考慮到李茂貞的學識水平,特意從幽州調了兩個原燕王長史府主管法令的官員來輔佐他,出任御史中丞。
御史臺需要依法辦事,可是大唐只有一部《永徽疏律》,如果依照後世的標準來看的話,《永徽疏律》包容永珍,卻失於細則,也就是說,有原則沒標準,有依據沒措施。同樣的案子,可以從各個角度對其進行詮釋,而且都說得通,這樣的法典所造成的後果就是,人為因素在判案上佔據了很重要的比例。
針對這種情況,早在營州時代,李誠中就組織人手將永徽律進行拆分,擬定各方面的專用法律,充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