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部分

平州至石城之間的道路很好走,這條道路屬於幽州至平州的主官道,可容兩駕大車來回並行。事實上李小喜之前赴平州上任的時候,走的就是這條官道。在官道上,有很多車隊正在往返之中,李小喜和部下們趕著大車匯入了車流。

正月初十,李小喜抵達石城,石城已經緊閉,他只能帶兵繞過城池,繼續向西。經過石城的時候,李小喜駐目觀看了良久,發現石城已經成為了一座軍事森嚴的重鎮,城頭上飄揚著“營州都督李”的大旗,垛口處站滿了嚴陣以待的軍士,拍杆、油鍋等守城器具早已配備妥當,就在垛口邊放置著。李小喜看到油鍋的時候,不由想象起鍋中油水從天而降的恐怖場景,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石城的南側城牆下不知什麼時候立起了一座嚴整的軍營,營柵俱由厚厚的木樁打造,已經成型,非常堅實,所以李小喜看不到裡面的模樣。但他能看到,有多處箭樓仍未完成,還在建造之中。營外還有許多士兵在挖濠,佈置鹿砦。

石城周邊範圍內經常能夠見到騎馬巡弋的斥候,李小喜在繞行石城的途中曾被兩撥營州軍斥候攔截,但在他出示了一份文書後便立刻被放行了。

再向西行了約莫七八里地,李小喜見到了一片樹林,如今正是寒冬,樹葉全部掉落,只剩滿樹的枯枝,這些枯枝張牙舞爪的直指天空,在北風中時不時發出“嗚呀”的尖銳吶喊。

透過枯枝的間隙,李小喜看到了遠處的一片土坯房,還有隱約的人來人往。

這就是李小喜的目的地,石城西門十里外的下石村。下石村與偏西北三里外的上石村一道,屬於薊州的範圍,也是這次幽州大軍的築營地。

李小喜連忙將懷中那份讓他得以透過營州軍斥候盤查的文書取出來,打燃火折燒成灰燼,然後深深吸了口氣,回頭望了望身後的百多名弟兄,下令道:“咱們走!”(未完待續。。)

第三十八章 盧龍節度(七)

ps: 感謝憂鬱使者複方醋酸iip兄的月票!

下石村原本不大,本村居民僅有三十來戶人家,與上石村相同,居住的都是石姓村民。但這兩年隨著官道的翻修和拓寬,幽州經薊州再到平州的交通逐漸興旺,上、下石村這兩座位於薊州和平州交界處,且緊鄰官道的村落也漸漸有了一點繁華之色。除了本村石姓居民的房舍外,許多商鋪都在這裡設立了貨物中轉的倉庫,還有一些小商小販乾脆在村邊起了幾座木屋,向來往客商兜售吃食和酒水。

李小喜進入下石村的時候,這裡已經成了義兒軍的前出營地,許多義兒軍軍士正在村子裡忙碌不停。村裡的百姓一個不見,李小喜不用問也知道,這些村民必定是都被大軍驅趕出去了,老弱們會在附近的山林中等待,準備大軍離開後再重新回到自己的居所;青壯們則會被徵集入營,成為大軍的民夫。

一場戰事過後,也許老弱婦孺會餓死、凍死,也許成為民夫的青壯會被自己效力的大軍殺死,或者被徵募為先登的健卒而屍骨無存,一個個家庭由此敗落,等到戰事結束後僥倖存活下來的人再重新組建家庭。

這種事情原本在河北大地上是極為平常的,李小喜見得太多了。因為一場戰事而家園損毀的百姓數不勝數,百姓們對此都幾近麻木。這還算是幸運的,當遇到某位殘忍的軍將領兵時,他們往往會為了保住行軍的秘密而屠村,這才是最大的不幸。

原來的李小喜對此還相當麻木,可這兩個月見識過平州和營州的安穩和繁華後,望著這座被大軍佔據的村子,他心裡忽然很不是滋味。

佔據下石村的軍隊是義兒軍右廂的一部,領兵軍官姓劉。是個營指揮。劉指揮本姓不是劉,自從前年加入義兒軍後便姓了劉。劉指揮原來是右廂一個都頭,手下五六十號弟兄,與李小喜也見過幾次,但並不熟悉。

大安山之夜,李小喜發動軍士譁變的時候,參與的大多是左廂士卒,尤其以山字營、水字營兩營為主,右廂基本上屬於“被裹挾”的物件,所以事後封賞的時候。劉指揮並沒有得到什麼獎勵。劉指揮能夠從一個都頭升至一營指揮,主要還是這兩個月的事情。在明面上的升遷理由是擴軍太速,需要有經驗的基層軍官,但在私底下,大夥兒都暗自揣測,恐怕與大帥劉守光為了更踏實的掌控軍隊這一目的有關。

這兩個月裡,大安山之夜譁變的主力——義兒軍左廂成為了升遷的熱門。許多當時賣力效死的軍官紛紛得到了提拔,但這種提拔有著極為濃重的明升暗降的影子,他們被任命為各州、各城的兵馬使或軍城使、守捉使。均為一方要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