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改那副唯唯諾諾的模樣,以連喊帶嚷的語氣扯出了他平生最高的嗓門。那感覺……李誠中怎麼越看越像是這些人在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向他表決心呢………;

被大夥兒弄了個措手不及的李誠中將頭轉向張興重,就見張興重雖然沒說話,但毫不猶豫的點頭贊同,這位他手下最有分量的軍官在表示支援的那一刻,他終於徹底鬆了口氣。這次軍議無論從過程還是到結果,都非常完美,完美得超出了李誠中的想象。這種完美在最後軍議結束時終於超出了李誠中的可控範圍,讓他後背冒出很大一片冷汗。

當時張興重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周兵馬使和張刺史對駐紮在白狼山軍寨事宜的看法,張興重提醒李誠中,讓他好好考慮對策。張興重說完後,大夥兒都冷靜了下來,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撓頭,誰都說不好那兩位大人究竟會否同意,如果不同意,那今夜大夥兒在這裡商議的事情,豈不全是無用功麼?就在冷場的時候,讀過書的姜苗冷不丁冒出一句話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軍議上頓時一片鴉雀無聲。

無論如何,軍議上達成了完美的統一,這種高度的統一令李誠中有些摸不著頭腦,軍議之後,他有些心虛的開始找人談話,談話的過程則再次重複了軍議上的一切,唯一不同的是,這些軍官們在私下面對李誠中的時候,支援的言語更加火辣和熱烈。當李誠中與周砍刀談完之後,他終於明白原因到底出在哪兒了,當時周砍刀再次拍著胸脯表完態後,壓低聲音鬼鬼祟祟笑著對李誠中說:“都頭,放心去做!咱們老酉都的弟兄終於立了山頭了,大夥兒肯定支援你!”

天!原來他李誠中心裡那點小算盤,早就被手下軍官們看穿了!他終於明白了軍議時大夥兒的表現為什麼看上去像是在表決心,那哪兒是像啊,壓根兒就是!

說起來,李誠中還是沒有完全能夠理解這個時代軍人的思路,他認為應該藏著掖著不敢提及半個字的那點小心思,其實就是這個時代軍人的慣例。透過魏州北撤、平州鎮守、榆關奮戰,他手下這些老弟兄早已經按照這個時代的慣例逐漸打上了他李誠中的烙印,成為了依附於他的勢力。在這個藩鎮林立的時代,在這個傳承百年的老牌藩鎮盧龍軍中,同樣存在大大小小的山頭,他手下這些軍官們對於李誠中立山頭的作為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他們將以他的前程為前程,以他的榮辱為榮辱。李誠中將來勢力越大,他們的成就也就越高,李誠中將來若是沒有起色,他們的前途則一樣暗淡無光。這種關係就好像周知裕之於劉仁恭,他李誠中之於周知裕一樣。

當然,這種“小山頭”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立起來的,如果沒有當時酉都同為戰友的情分,沒有北撤的一路艱難,沒有平州出鎮地方的那種抉擇,沒有榆關城頭的浴血,這種小山頭並不能最終形成。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間(八)

因為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所以白狼山軍寨的軍議很短暫,軍議的地點也很簡陋,就是山壁上掏出來的一個窯洞,這個洞是軍寨中原來用以存放糧食的倉庫。但這次短暫而簡陋的軍議對於李誠中的人生來說,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這次軍議召開後,李誠中在統一了弟兄們思想的同時,正式作為一個小小的山頭出現在了盧龍軍這座龐大的軍閥體系中。換句話說,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事實上的小軍閥,說白一點,他也成了盧龍軍大大小小眾多軍頭中的一員。

雖然李誠中這個軍頭很小,手下只有二十來個擁護他的低階軍官,一共掌著不到兩百個尚未真正形成戰鬥力計程車兵,但他畢竟成為了事實上的軍頭。軍頭的感覺真的很好,當李誠中終於恍然明白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時候,他感覺很爽,真的很爽。

馮道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般結果,軍議結束沒多久,他的兩份札子就已經擬好了。按慣例,一份札子是以馮道的名義發刺史府的,另一份則以李誠中的名義發兵馬使衙。在發給刺史府的札子中,馮道著重講述了逃入白狼山的百姓們的困苦和艱難,他向刺史張在吉建議,由他本人留下,治理白狼山中的民事,幫助百姓在白狼山屯田。另一份遞交兵馬使周知裕的札子中,馮道重點描述了白狼山中的險要地形,提出了佔據白狼山,以積極防禦的姿態屏藩榆關,抵禦契丹人的策略。“積極防禦”這個概念是他平日裡與李誠中聊天所得,對這一概念他非常喜歡,此時便寫了進去。

寫給張在吉的札子,李誠中沒有過多幹涉,但對於遞交周知裕的札子,他卻覺得有些不夠。為了加重能夠留下駐守的籌碼,他咬著牙提出了一份五年恢復營州的攻略計劃。這份計劃的作戰物件是佔據了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