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道坐在篝火旁邊,嘴裡叼著一根青草,很沒有讀書人樣子的反覆咀嚼著。他望著在火堆邊來回踱步的李誠中,忽然笑了笑:“李禦侮還沒想好?”
李誠中嘆了口氣,這兩點糾結他是不好意思說出來的,於是便將明面上的幾點疑惑擺了出來,例如弟兄們是否跟隨,糧草問題怎麼解決,平州方面是否應允等等。
馮道含笑望著李誠中,李誠中心裡有鬼,自然越看越心虛,只好開口問:“可道老弟說說吧,你怎麼看?”
馮道問:“李禦侮在榆關戰後的軍議時,不是讓大夥兒暢所欲言麼?若是擔憂弟兄們不願跟從,可以召集大夥兒來問問。某倒是覺得,關鍵問題在於張使君和周兵馬使那裡……”
李誠中點了點頭,想了想,終於叫過王大郎,讓他召集夥長以上軍官立刻軍議。吩咐完畢,他又問馮道:“不知張使君和周兵馬使那邊,可道老弟覺得會如何?”
馮道聽李誠中召集軍議的人員是夥長以上軍官,心裡對李誠中的想法便已經大致明瞭,當下道:“還是某修書吧,把情況說清楚,讓那兩位大人定計。”說罷,馮道也不再耽擱,取過包裹裡的筆墨紙張,找了個窯洞,倚著火把之下便開始凝神書寫。…;
李誠中的軍議是在一處較大的窯洞中召集的,參與軍議的共計兩都陪戎副尉以上軍官二十三人,其中一名都頭、三名檢校都頭、十九名夥長。因為這次北出白狼山的行動比較匆忙,只有李誠中、姜苗、張興重和周砍刀得到了升職的委任告身,其餘立功人員還沒有晉升,所以大部分軍官秩別仍然沒有改變,就連劉金厚這位新任夥長,委任告身也沒有頒給。
“情況就是這樣了,大家怎麼看,都說說吧。”李誠中說完後,兩手一攤,看著這些軍官。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很重大的決定,無論是誰都要仔細考量一番,所以李誠中不急,他打算留出點時間讓大夥兒好好掂量。“當然,最後是否能留,也不是咱們說了就算的,還得周兵馬使和張刺史他們最終決定。我只是想問問大夥兒,如果留下,大夥兒願不願意。”李誠中又補充了一句。補充的最後一句,實際上已經暴露了他的真實想法,帶有一絲給大夥兒吹吹風的味道。
李誠中之所以將軍議參加人員的範圍擴大到夥長以上軍官,原因在於他對張興重、周砍刀兩人是否真正願意跟隨自己留下沒有一絲信心。這兩個軍官在盧龍軍中的資歷比他還老,張興重還是老軍戶出身,而周砍刀則勇武過人。在李誠中手下這個初步形成的小團體中,這兩人有著比較獨立的行事風格,也有著比較重的話語權,屬於李誠中難以真正把握的手下。
在他的盤算中,四個都頭級別的軍官裡,姜苗應該是無條件支援自己的,可就算如此,也不過是二比二,他需要更多支援自己的聲音出現在軍議上,包括一直緊緊跟隨自己腳步的王大郎、自己親自徵入軍中的鐘四郎、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劉金厚。至於孟徐興和焦成橋,在李誠中的估計下,應當是更偏向於跟隨自己,畢竟在自己手上,對這哥倆可是一直重用的。另外他還預測趙大也有很大可能跟隨自己,因為離開自己,趙大這個伙伕出身的夥長在別的都很難混下去。拋開以上幾人不提,他還相信自己在夥長一級軍官中已經初步建立起來的威信,他認為大部分夥長應該不至於反對自己的決定。
除了在軍議上他準備以大多數人的支援來壓制張興重、周砍刀這兩位老資格的軍官外,他甚至做好了準備,這種準備是從無到有慢慢生髮的,當軍議召開,他說出上述那番話的時候,這個心裡準備最終得以形成。這個準備就是,哪怕張興重和周砍刀強烈反對,他也要堅持留下,哪怕這兩位昔日的戰友因此和他發生齷齬,最終離開,他也要堅持!
李誠中的眼神掃視全場,就見周砍刀咧著嘴起身了,他叉著腰開始大聲嚷嚷起來:“都頭,這話某早就想與你分說了,咱就紮在這裡吧,這個地方是個天然的險關,比榆關都強!咱守在這裡,只要契丹狗賊敢進來,某就替都頭一個一個都宰了!”
沒想到自己當初預料中的最大反對者竟然第一個站起來支援自己,李誠中不由一陣愕然,沒等他回過神來,一向愛出風頭的王大郎也緊跟著大聲道:“說得好!咱在榆關能勝,到了這兒一樣能勝!就不信那幫契丹狗賊能奈何得了咱們。”
王大郎的話語剛落,眾軍官也紛紛開口,一個賽著一個表示贊同,孟徐興、焦成橋哥倆不必說了,鍾四郎也跳著腳的支援,氣氛之熱烈沸騰,實在令李誠中始料不及,就連李誠中最鐵桿的支持者姜苗都搶不上話頭,甚至趙大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