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過自己的心思有些慚愧。自從貝州一戰後,姜苗就越來越對李誠中言聽計從,頗有一種“凡是李誠中說的都是一貫正確的,凡是李城中做的都是要堅決擁護的”感覺,此刻自然更不會反對。
這個時候李誠中其實耍了個滑頭,雖說沒有領兵,但實際上卻等同於把他自己安排在了凌駕於三個夥長的位置上。大夥兒一塊兒行動,他又是這番調整的安排者,手下雖然只有王大郎一個兵,但那三個夥長遇到事情會不來和自己商量嗎?更何況還有姜苗這個“嫡系”全力支援自己!
做好安排,李誠中又吩咐趙大去將乾糧取來,一一打包分給眾人。這個“吩咐”是必要的,是對大夥兒有利的,所以也是很正常的,趙大本人很自然的就聽從了吩咐,趙大的夥長張興重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這個細節相當關鍵,習慣的力量非常可怕,當大家習慣了聽從李誠中的吩咐後,一切就會不一樣了。
眾人靜坐在營帳內,李誠中再次“吩咐”王大郎用刀子將牛皮營帳割出一條條細細的皮帶,然後要求大家綁在鞋上紮緊,順勢又將小腿綁了。大夥兒將信將疑的按照李誠中所教的方法紮了個簡陋的綁腿,感覺很是有些怪異。
周砍刀綁好後原地跳了跳,皺眉道:“李郎,有些緊,不是很舒服。”
王大郎道:“伙頭,這麼綁了作甚?”王大郎對李誠中的稱呼由“李郎”改為“伙頭”,顯示出李誠中的權威初步得到彰顯。
李誠中笑著解釋了一番,告訴大夥兒這麼綁雖然感覺繃得有些難受,但跑起來更加利索。他沒有過多的解釋扎綁腿可以保證腿腳在長途奔行中的各項好處,只是用了最容易理解的“利索”兩個字。這麼一說,大夥兒紛紛點頭,確實,誰都感覺腳脖子上力道增加了些。
就在大夥兒焦急等待之中,只聽營外馬蹄響起,李誠中讓王大郎出去探察,才知道是周知裕回來了!大夥兒這才放下心來。又過了片刻,便有人到各帳傳令,讓大夥兒馬上拔營起寨。健卒營中立刻喧鬧起來。
酉都早已做好準備,第一個趕到周知裕的中軍大帳外等候,沒有多久,只剩兩千來人的健卒五營紛紛集中過來。但因為事起倉促,大夥兒聽說要拔營撤退,都有些慌亂,許多人根本沒有收拾,隨手抄起兵刃就趕了過來,連衣裳都沒有結束好,一片亂哄哄的樣子。
周知裕也顧不得許多,見大致差不多了,便立刻吩咐整隊出發,出營向北而行,追趕中軍。民夫營已經在中軍的保護下先期出發了,那裡自有糧草輜重,所以周知裕連一應軍緇器具都不要了。
大軍在黑暗中饒過城牆,默默向北,大部分弟兄都患有夜盲症,只能磕磕碰碰的在可以夜視的弟兄們拉扯下一路前行。走了一個多時辰,就見魏州方向燃起沖天大火,火光映紅了半片天,卻是殿後的弟兄放火焚燒來不及搬走的輜重。大夥兒心裡更加慌亂,腳步加快了許多。
又過了一會兒,忽聽身後一片吶喊廝殺聲響起,聲音迅速向北蔓延而來。但凡頭腦稍微明白點的人都明白,這是追兵到了!隊伍譁然間頃刻崩散,大夥兒再也顧不得隊形,忙亂著就開始向前狂奔。
第十二章 北迴歸線(二)
是年五月,義昌軍節度使劉守文率軍南下內黃阻擊汴軍,不慎中伏,大將單可及被陣斬於青草坡。汴軍李思安、張存敬、袁象先等率軍掩殺,劉守文只以身免,逃回魏州城下。當夜,在攻城中遭受重挫的盧龍軍拔營撤兵,卻不防城內皇甫峻、葛從周、賀德倫領軍出擊。殿後的盧龍軍焚燒大營意yù阻敵,卻被隨後趕至的李思安等殺到。於是盧龍軍諸軍盡潰。
得益於之前在李誠中軍帳內的撤退安排,組織完備的健卒前營酉都在潰逃中保持了完整的建制。途中多次遭遇追擊的小股騎兵和步卒,酉都均沒有如同其他盧龍軍一般瘋狂逃竄,而是轉過身來停下腳步,前排長槍、後排弓箭嚴陣以待。對於這種組織完整的部隊,追軍是沒有興趣上前廝殺的,更多的首級就在前方,何必在這裡搏命?
而對於大隊追兵,酉都很遠就能看到,躲藏起來或者改變方向逃跑都要從容得多。因此,一路上酉都竟然奇蹟般的沒有折損一人。這種有序的行進式撤退在保證了相對安全的同時,也喪失了速度,除了因為身負糧食和兵器之外,速度上的喪失還有被李誠中刻意壓制下來的原因。
周砍刀是第一個提出異議的,他的理由很簡單,這麼個走法,還需要半個月才能回到幽州,這一路上都是追兵,許多已經遠遠超過了酉都,等到那些追兵退回來的時候,雙方還將再次遭遇。這一觀點得到了不少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