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衙內軍及大帥親軍為中軍,五日後出發,兵進滄州以北八十里的乾寧軍,於乾寧軍設立招討使行轅;
以義昌軍為右軍,駐於滄州,整修戰備,以待決戰;
以義兒軍、武州軍、莫州軍及瀛州軍為左軍,十日內東進景城,護翼滄州西路,與滄州、乾寧軍呈三足之勢;
以平、薊、澶、幽、媯、順、儒、新、涿等各州鎮軍為後軍,徵集糧草,剋日南下,至乾寧軍城設立糧臺。周知裕被任命為後軍都指揮使兼行營糧臺大使。
劉知溫繼續宣讀任命。
成立山後行營,北御契丹。行營設於薊州,以薊州刺史兼兵馬使趙敬為行營總管,廣邊軍使高行珪為副總管,柳城軍使兼燕郡守捉使李誠中為行營都虞候。
左路由媯州龍門、廣邊軍、孔嶺關、居庸關組成,以高行珪為主將。
中路西起鎮遠,經北口、洪水、鹽城而至盧龍塞,以李承約為主將。
右路為柳城和燕郡,以李誠中為主將。
總體而言,這是一條沿長城邊牆自西而東的防線,只不過因為收服柳城和燕郡的緣故,防線到了盧龍塞後,直接向東進入草原。與南下的河北行營相比,山後行營主要是防禦性作戰,依靠山後地區抵禦契丹人的攻擊,鎮守盧龍軍的身後。(注1)
任命宣讀完畢,劉仁恭不再拖延,他要求各軍立刻返回駐所整兵,不得稍有延誤。
軍議結束後,李誠中隨周知裕離開節堂。
望著李誠中離去的身影,衙內劉守光緊咬嘴唇,臉色有些發白。他認出了那天在後院撞見自己的軍官,這個軍官就是李誠中!
劉守光的身後是義兒軍都虞候、牙門將畢元福,他同樣死死盯著離去的李誠中,直到李誠中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外,方才輕聲向劉守光道:“衙內!衙內!”
劉守光回過神來,問:“怎麼?”
畢元福小聲道:“不知衙內認出來沒有?去年在河間,末將隨衙內追擊成德軍王昭祚和梁公儒,這個李誠中就是當日的那個小夥長。”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在幽州奔波的這幾天裡,周知裕是最忙碌的,除了參加每日上午的節堂軍議之外,還要抽出時間來拜訪幽州權貴,到各大軍頭府上爭取支援,往節度府各判官、參軍、從事處打探訊息,還要交好以前在大帥身邊當親衛時結識的那幫老弟兄,可謂馬不停蹄,實在是辛苦得很。
好在這番辛苦終於沒有白費,營州算是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自家的軍階也晉至四品明威將軍,在大帥建立的河北行營中得掌一路大軍,雖說是負責糧草的後軍,但至少他周知裕已經越過了一州兵馬使這道門檻,從今後,周家在幽州城內將獲得與高、王、李、趙等大族並舉的地位,成為各路軍將仰視的豪門!一想到這裡,以周知裕幾十年歷練出來的沉穩也不禁有些“道心不穩”。
回頭看了看身後緊跟著的李誠中,周知裕相當滿意。這個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軍官,並沒有因為獨掌一方的驟然提拔就忘乎所以,始終堅定的保持與自己的步伐一致,在節堂外那麼多軍將面前毫不避諱的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派系立場,實在是難得之極。
二人上馬緩行,周知裕看著沿街的民居坊巷,忽然有一種幽州即將在手的感覺。他不禁嚇了一跳,連忙打消這份念頭,轉過頭來看著李誠中,笑道:“自成,如今你也是一方將軍、五品大員了。回想一年來,真是不易啊。去年魏州城下大敗之後,咱們只剩下幾百健卒,開赴平州的時候,又走了一大半,想起來,那會兒可真是要多窘迫就有窘迫……”
到了周知裕這個歲數,又登上了這麼一個人人矚目的高位,當然是喜歡在年輕人面前“追憶往昔”,追憶的除了往昔的輝煌外,恐怕跌落谷底的那段經歷才是最喜歡提及的。李誠中見周知裕開始“追憶”,連忙湊趣道:“正是。當年卑職隨將軍去平州之時,身邊只有八十來人,如今這些人都已經成為軍官了,恐怕最低的都是夥長。”
周知裕的地位已經不是一州兵馬使那麼簡單了,於是李誠中稱呼的時候便由“周兵馬使”改為了“周將軍”。對這個時代官職已經有所熟悉的李誠中稱呼起周知裕的時候也覺得很彆扭,他決定找機會去問問張茂安,看看能不能透過監軍使這邊向朝廷進行疏通,給周知裕加個朝廷使銜。
李誠中又道:“將軍還記得王大郎麼?就是那個我手下的斥候隊官,王大郎這兩日拜訪同鄉好友,回來後很是得意,他那幫鄉黨對他很是羨慕,呵呵。”
這屁